宣化上人開示錄(三)(96.10.01)
法界佛教總會印行

1、 佛法在行,要有慈悲喜捨的心。

2、人因染雜塵勞五欲,致「背覺合塵」,所以,要透過修行,了悟自心,識見本性,才能返本還原。

3、「殺、盜、淫、妄、酒」是不正當的行為,每種罪業,又分因、緣、法、業四種。以殺為例,有「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且每一種都離不了「自作」或「教他作」,人要懺悔,透過懺悔,消除業障。

4、修行分四階段,即「學道」、「行道」「成道」、「了道」。1~20歲學道;21~40歲行道;41~60歲成道。

5、自己念佛,也要向親友說念佛的功德,這才符合「四弘誓願」。

6、修行要具備戒、定、慧,不持戒會造葉招業,欠缺定力,便修道不成,沒有智慧,便會愚癡無知。

7、想出離三界,脫離六道輪迴,要能看空「情愛」,改掉「習氣」。

8、人有「無明」,所以「有漏」,最大的漏是「慾漏」。所以要修行,到「漏盡通」,即無漏,完全沒有慾念,斷慾去愛,愛慾就是生死,愛慾是生死之根,生死愛情的海,是障道的根本,因而能斷慾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脫生死。

9、真正修行人遠離「名利」,不為「名利」動搖其心。

10、人的命運乃由「業力」所感,命運可以改造,多行功德事,自然能逢凶化吉,學佛法,就是要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這是行菩薩道的基本法。

11、不落「空」、「有」二邊,就是「中道」,所以「中道」是非空非有,即「真空妙有」。

12、修行不能貪快,貪快也是貪心,有了貪心就會障礙智慧靈感與自性光明。沒有貪心,才能放下,才得自在解脫。

13、「十法界」不離一念心,「一念心」即佛性。十法界包括四聖及六凡法界;「四聖」乃指佛、菩薩、聲聞、緣覺;六法界即三善道、三惡道。

14、參襌袐訣在「專一其心」,「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靈,人得一以聖」,一為「萬物之始」,修行還要從「一」修回「零」,「一法不立,萬慮皆空」,零是萬佛的母體,諸佛的本源,專一才能得到零,零是成佛之道,成佛才「大圓鏡智」。

15、「得一萬事畢」,離言說相,離心緣相,掃一切法、離一切相,才能「一法不立,萬法皆空」。

16、要修道,就是培德,不違背道義就是「德行」,不妨礙他人就是「道德」、「仁、義、禮、智、信」五常充足,即是道、即是德,道德圓滿,就獲得「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17、聲聞乘分成四果,初果-須陀洹(預流);二果-斯陀含(一來);三果-阿那含(不還);四果-阿羅漢(無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