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破財務騙局的第一本書
Howard Schilit著‧陳儀譯‧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公司台灣分公司出版

1.CUC公司﹝先登公司﹞,經營階層在1996年1月及1997年1月、12月的會計師年度報表中,共虛灌了5億美元以上的營業利益;經營階層利用不依法列記會員退費與相關負債來虛灌盈餘,最後愈來愈需要利用收購與合併,以維持並掩飾這個愈滾愈大的騙局。在2001年恩龍﹝Enron﹞災難發生前,先登/CUC的案例被稱為史上最大的會計騙局。

2.英孚美資料庫管理公司﹝Informix﹞被查出超過100項、總金額高達1.14億美元的交易涉及會計違法行為,英孚美公司被發現共虛灌3.11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以及2.44億美元的淨利。

3.經營垃圾清運廢棄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 Inc.﹞讓費用消失,其自1992年至1996年間膨脹的稅前盈餘高達14.3億美元,該公司的查帳公司安達信﹝Arthur Anderson﹞後來同意支付2.2億美元的賠償金給在該事件中提出訴訟的股東們。本案安達信事務所中的查帳人員雖然早已查出廢棄物管理公司不當的會計紀錄,卻選擇不積極督促客戶進行改善。

4.朗訊﹝Lucent﹞是一家自1996年4月從美台電訊﹝AT&T﹞分離出來,獨立成為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利用激進的會計方法來掩飾公司營運惡化的真相,在1998年晚期,朗訊腹背受敵,一方面銷貨收入劇減、儲備現金與遞延營收降低。另一方面,應收帳款與存貨餘額卻大幅竄升,為了提高盈餘,該公司不僅未依法沖銷毀損資產,並開始將部分軟體成本予以資本化、竄改部份退休基金假設並釋出相關準備金,以及增設收購相關的新準備金。

5.「財務騙局」是指企業刻意扭曲公司所提報的財務績效與財務狀況、CFRA歸納了企業欺騙投資人或其他股東的7大類財務騙局與30種慣用花招。

6.七大類財務騙局:
(1)過早認列營收,或認列品質有問題的營收;
(2)列記虛構的盈餘;
(3)利用一次性利得來膨脹盈餘;
(4)將來期費用列為下期或前期費用;
(5)未依法列記負債或以不當方式短列負債;
(6)將來期營收轉至下期;
(7)將未來的費用移轉至本期,列記為特別支出。
所以在所有會計騙術中,多數採用以下二種基本策略:
(1)膨脹本期營收與利得,或短列本期費用以膨脹本期盈餘;
(2)短列本期營收或膨脹本期費用,以短列本期盈餘﹝使下期盈餘獲得膨脹﹞。

7.作者提醒應注意的問題:
(1)應先閱讀查核會計師意見;
(2)注意會計師持保留意見的公司;
(3)注意未設立包含「外部董事」之查核委員會的公司;
(4)投資人可利用「財務報表」的註記,來評估公司財務狀況與提報盈餘的品質;
(5)要注意公司是否有懸而未決或一觸即發的訴訟問題,這類訴訟可能對公司未來的營運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6)投資人要對「長期採購合約」存疑;
(7)注意企業在無重大理由的情況下進行「會計原則」的變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