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倉貴史著‧龔婉如譯‧聯經出版公司出版
1.「窮忙族」一詞來自英文的Working Poor﹝工作貧窮﹞,是指一些每週工作40小時以上,而所得的薪資尚不及薪資或貧窮線的員工,又可稱為「勤貧族」。「窮忙族」在各富裕國家迅速的發展;例如美國勞工部公布,於2000年美國境內友640萬人是窮忙族。
2.在日本窮忙族的新階級族群正逐年增加。「窮忙族」指的是即使揮汗拼命工作,卻仍然無法擺脫最低生活水準的一群人,亦可稱「勞動貧困階級」。作者將「窮忙族」定義為年收入在200萬日圓以下的勞動族群。於2005年日本這類人共有546萬860人之多,在日本,窮忙族愈來愈多,乃因日本企業減少了正式員工的人數,而增加了派遣員工、約聘員工、特約員工、兼職人員及時薪人員等非正式員工的人數。
3.1990年代後半之後,日本所得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在於人口的高齡化,隨著社會的高齡化,所得差距變大的中高齡層人數增加,造成了經濟整體的所得差距也逐漸擴大;所得差距擴大的過程中,窮忙族也會以驚人的速度持續增加。
4.美國「窮忙族」的人數於2004年是3704萬人,依地區來看,貧困階層最多的地區是密西西比州﹝貧困率21-3%﹞和路易斯安那州﹝貧困率19.8%﹞;2005年卡崔娜颶風肆虐造成這二州毀滅性的破壞,也是貧困階層擴大的主要原因。
5.中高齡階層的父母若成為「窮忙族」,其子女成為「窮忙族」的可能性也會相對提高。因為一旦父親成為「窮忙族」而無法提供子女足夠的教育經費,對子女的就職或往後其他人生規劃也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使得窮忙族可為世襲,在家族中不斷延續。
6.進入1990年代後,新時代的潮流、低成長的時代、少子高齡化時代的來臨,加速瓦解日本的「終身雇用制度」和「年功序列薪資制度」的原因。自1990年代以後,由於人事費用的負擔變重,許多企業開始裁員,裁去薪資較高的中高齡員工。企業主這種只顧自己利益的行為,造成中高齡曾「窮忙族」產生的原因。企業開始採用「派遣員工」,且需求也越來越高﹝「派遣勞工」:就是符合「確保勞工派遣事業的正常營運,以及派遣勞工就業確保條件之相關法律」的派遣公司所派遣出去的勞工,派遣勞工還分「登錄型」、「常僱型」﹞。派遣員工在要派公司中經常處於弱勢,成為「窮忙族」的風險非常大。
7.青年僱用環境日益嚴苛,有些青年成為「單身寄生族」﹝Parasite Singles﹞的生活方式;所謂「單身寄生族」就是青年即使成為社會人,仍然未成家而繼續寄住在父母家裡,食衣住等生活基本需求都仰賴父母提供的單身年輕人。這些「單身寄生族」,一旦父母只能靠「老人年金」度日時這些人就立刻成為「窮忙族」。
8.青年中有些「飛特族」﹝Freeters﹞指非正式員工的自由工作者﹞,且日漸增多,又隱藏在「飛特族」背後,還有「尼特族」﹝Neet﹞即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即不在工作、不接受教育,同時也不參加勞動市場的年輕人﹞。年青人成為尼特族的原因是僱用環境的惡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