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1日晚間7時,天下雜誌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共同舉辦《邊境漂流》研討會,邀請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李永然與副祕書長朱延昌擔任導讀主講人。

《邊境漂流》由中國人權協會TOPS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駐泰國工作領隊賴樹盛所著,描寫在泰緬地區難民服務現況──

人生的劇本如此多樣,幸運如我們擁有許多選擇,重要的是否具有嘗試改變與容許意外的勇氣,人生永遠充滿無限的可能!
1.勇於築夢的孩子,永遠不會感到孤單,當夢想起飛的同時,世界都將隨之起舞。勇於觸及自我的內在樣貌,不斷挑戰自我的外在習性,唯有動機愈是單純,愈能讓人堅持下來。
2.邁出步伐,堅定信念,所謂的改變才有可能真正開始發生;世間一切所有,從來就不是憑空發生,才更需要人們敢於嘗試。
3.當不知該追尋或逃避時,最底限是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去嘗嘗世界的多樣貌、去試試個人的可能性,答案自會浮現。
4.當我們願意關懷他國人民苦難的同時,也將會以更堅毅柔軟的心對待自己生長的土地。
5.「為何不在台灣工作上班?」,Sam說:「世界一直都不夠美好,所以我們才要一同繼續努力,不是嗎?」
6.好好思考怎麼活出人生,要比過上好生活重要。


泰緬邊城「美索」,語言、文化的多元,構成豐富的面貌。由於Sam語言不通,便放棄聽與說,而選擇用「看」的,來融入這邊境小鎮。
1.多種語言同時存在一個時空裡,其實就代表了只需要一種最根本的溝通方式,就是彼此的一個表情或動作,有意無意間,便已傳達了最直接的訊息。
2.與人相處得時刻提醒自己,文化沒有優劣好壞之分,有的只是差異不同罷了。
3.服務工作是急不來的,尤其是在文化迥異的海外場域。若以自身價值觀和生活習性介入當地既有的生活型態,卻對當地的民情文化理解不夠透徹,且以高傲姿態來指導當地人如何做,不僅容易造成誤會和傷害,甚至給當地帶來負面衝擊。
4.能夠帶來改變的服務介入,需長時間的投注、對等態度的溝通、與對方結交為伙伴,調整自己來配合當地步調,透過相互理解、學習、包容,逐漸累積出當地的內在發展能量,才能使服務效應真正得以持續,有效改善彼此的困境。


躲避戰火,顛沛流離的緬甸難民,被收容安置在層層鐵絲藩離、雜亂擁擠的難民營內,糧食、庇護所、醫療教育等生命基本需求唯有仰賴外界援助。「返回故鄉」,是所有難民心中最真切卻又遙遠的想望。
1.克倫老者說:「我們必須捍衛自己的文化和語言,否在外來壓迫下,克倫族將會消失殆盡;未來,我們要擁有高度的自治權,最後目標是建立起屬於我們自己的家園」。遭軍政府壓迫的克倫族人,依舊堅定信念,不屈服在戰火與惡劣的生活環境下。
2.致力緬甸民主的翁山蘇姬,即使長期遭監禁,依然堅持守護緬甸(曾拒絕以離境換取自由),給了緬甸人絕不放棄希望的勇氣。
3.緬甸移工為改善生活,寧到泰國當非法外勞,欠缺對法令保障的了解及非法居留的身分,讓他們面對超時工作或苛扣薪資,無力也無法保護自己,僅能任憑雇主的壓榨和剝削。


漂流異鄉的緬甸人,雖暫時求得溫飽,但他們的孩子因缺乏妥善照顧與合法身分,面臨營養不良、孩童販賣、暴力侵害的危險。不難預期他們將面對更艱困的未來,成為更弱勢的一群。
1.2005年8月,泰國政府通過「全民教育決議」,在泰國境內所有孩童皆有接受基礎教育的權利,包括無國籍孩童和外勞子女。但實際執行困難重重,偏遠地區教育資源短缺,且貧窮緬甸家庭無力負擔學習開支,孩童也無法適應泰語教學環境,即使孩童順利畢業,也無法取得正式學歷證明,更遑論繼續升學。
2.緬甸難民為讓下一代也能接受教育,在各方協助下,自力救濟辦起屬於自己的教育。在克難場所中,有人願意教,就是老師;有人願意學,就是學生;有老師、學生的地方,便是學校。
3.一位克倫族校長說:「粉筆黑板才是我們的希望,而不是槍桿。」人們堅持辦學,教育好下一代,並讓孩子免於淪為爭戰、飢餓、童工、販賣、強暴下的受害者,成了漂流異鄉的緬甸難民共同的信念。
4.協助偏遠部落孩童受教育,能讓他們將來面對外界挑戰時,多份信心、多份衡量、多份選擇、多份保護自己的力量。



不是他們需要我,而是我需要他們。
1.不管生命如何演變,這就是我自己的人生,總得自己去試試,頂多也得學會如何去面對可能的風險及承擔一切的後果。
2.留在泰緬邊境,絕不是因為這裡的人很需要我,而是我更需要這群真誠的伙伴,需要在這塊異鄉土地上,繼續發掘和試探一份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和生命態度。
3.好命的人更該懂得分享,唯有經過分享,才會體現好命的價值和意義。當我們能善待他人時,也將是我們能善待自己的時候。
4.脆弱的是生長在安逸中的自己,走進世界,也是進入自己的內心,原來毋需同情與憐憫,只要忠於真實的自己,用心傾聽內在的聲音,便能理解──好好活著,從來就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
5.難民們即使生活艱困,也未因匱乏貧病而放棄希望、未被強權暴力擊倒,而是盡力過好每一天,展現出堅韌無比的生命力量。

人道援助工作需主動捨棄神聖光環,勿藉消費他人苦難來成就自己。
1.短期志工缺乏對在地的理解和用心觀察,常陷入事務操作取向,甚至因著自身的既定價值觀和自我優越感,給當地帶來負面影響。
2.「觀念先於操作,理解重於介入」,對人們最根本的關懷,回歸自我和他人的本質,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進行對等的交流,才是海外服務最重要的課題。
3.唯有珍惜和在地人彼此對話和相互啓發的契機,學習言行謙卑,以平等對待文化族群的差異,進而願意更勇於承擔公民責任,才能使得自己千里服務之行有了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