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夢參老和尚開示錄‧方廣文化彙編整理

1.夢參老和尚於1915年出生,16歲出家,他曾入獄33年,現在大陸山西五台山修行,本書共收錄他的四篇開示錄,曾來過台灣。

2.他開示「發菩提心」,在藏傳佛教就叫「三要道」,第一要厭離世間;第二是大悲心;第三是般若心。修行要念念不斷地念三寶,念佛、念法、念僧;而且是念「自性三寶」而不是「住世三寶」。發菩提心的時候,就是讓自己之自性的般若三寶,常時現前,念念不失。

3.般若的智慧,是看一切諸法皆「空」,在此的「空」是「真空」,真空不空,佛法在「有」中建立,但不執著,一念執著都沒有,才叫「真空」。

4.中國傳的佛法是「大乘法」,大乘法是「無相法」,無相、無著、無礙。

5.「觀」自在,觀就是止,觀了之後,就能「定」,「止觀雙運」,觀中有止,觀中有定,定中有觀。「照」見五蘊皆空,「照」就是用智慧觀照它。

6.發菩提心是轉移自己的煩惱心,轉移自己的貪瞋癡,遇到最痛苦的事,也要轉移目標,想自己最快樂的事,那心就不苦了!運用發菩提心對付「八苦」,苦難變成「吉祥」。

7.「修行」一定要定時、定課、定量,堅持不斷,時間一久,就可將垢染消掉,光明就顯現。修行要堅持,堅持主要是「心」,心要能「定」下來,才能發「智慧」,必須萬緣放下,才能達到心無罣礙,才能開悟。修行是修「心」,心力到什麼地方,力量就到什麼地方。修行要建立「信心」,佛法就是靠信力,「信」是一切的根本。在《華嚴經》內說,信心入位,入信心位,信要生根,信根而產生力量,叫「信力」。「信」之後「行」,信與行結合在一起,完了把自己所做的全部「布施」給眾生,就是「迴向品」。

8.人如何做到「入信心」,就是能夠覺到這個念頭不對,覺知前念起惡,覺知後念不起,同時也沒有一念來顧及到自己的利益,想到全是眾生。

9.學佛不要把「佛法」跟「世間法」分開,佛法就在世間,把佛經跟生活結合起來,效果才大。

10.《楞嚴經》說,要是你的心被外面的「境界」轉,那就是眾生;如心能轉外邊的一切境界,「心能轉境,即同如來」,就是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