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上任第二年,台灣的人權發展表現如何?中國人權協會於民國98年12月4日上午9時,假台大校友聯誼社三樓B室,由李永然理事長發表今(2009)年度台灣人權評比調查結果。會中發表「司法」、「政治」、「婦女」、「兒童」、「老人」、「身心障礙者」、「經濟」、「勞動」、「環境」、「文教」及「原住民」等台灣十一大人權指標調查報告。



除十一項人權指標調查外,中國人權協會也呼應研考會所做的民怨調查,由李永然理事長以揭牌方式預告,明年將首度新增租稅人權指標,讓台灣人權更向前邁進一步。理事長李永然表示,今(2009)年立法院審議通過了聯合國的兩項人權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並通過該兩公約的施行法,馬英九總統也正式簽署該兩公約。中國人權協會希望藉由人權指標調查與評估,喚起社會大眾共同關心並督促我國人權之現況與發展;藉此協助推動及監督兩公約落實,促進我國人權保障真正與國際人權接軌!
根據今(2009)年普羅調查結果顯示,有四成五五的民眾對今年度的人權保障抱持正面評價;與去年相較,民眾認為過去兩年人權保障程度略有退步。十一項指標調查中,「婦女」、「老人」、「身心障礙者」人權保障程度有顯著進步;「環境」、「經濟」、「勞動」與「司法」人權等保障程度則呈現退步的現象。尤以國內局勢在金融海嘯的震撼下,「經濟人權」高居負面評價榜首;認為「司法人權」有進步者比去年的信心度降低了5.3%,高達41.2%的民眾表示有退步,這種負面的評價所代表的人民心聲,值得司法當局重視;另外民眾對於「環境人權」的保障程度也較去年負面;這三項人權指標分別名列民意調查負面評價的前三名。
在專家學者的德慧調查部分,採李克特式五等分量表計分(Likert 5-point scale),保障程度最佳給5分,3分表示普通,保障程度最差給1分。總體結果顯示,台灣十一項人權指標的衡量,以文教人權(3.35)的分數最高,其次是婦女人權(3.01)。平均值在3分以下的是:經濟人權(2.97)、兒童人權(2.97)、環境人權(2.92)、勞動人權(2.89)、政治人權(2.86)、司法人權(2.81)、身心障礙者人權(2.70)、老人人權(2.59),分數最低的是原住民人權(2.38)。亦即民間團體與學者專家普遍認為我國對於老人及原住民之人權保障最為薄弱,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而文教、婦女方面人權表現則為最好。(詳德慧調查:2009人權指標平均數圖)
相當有趣的是,普羅調查卻與菁英的德慧調查恰有相反的評價。普羅民調中,原住民、老人兩項指標分別為54.9%及49.8%,是十一項指標中表現最好的;表現最差的則為經濟人權,有高達64.2%的一般民眾抱持負面評價,且被認為退步最多,有高達49.5%民眾認為比去年退步。
究其原因,基本上是因為樣本的不同,而導致評價不同。普羅調查的受測者是一般民眾,一般民眾對於問題的回答常是一般印象式的、感受式的,資訊來源常是「聽說」、「媒體說的」。但是,菁英調查中的回答者是專家學者,他們對議題的認識自比一般民眾深入。
  

各項人權指標調查結果:
司法人權
  台北大學法律系陳榮傳教授指出,2009年是很重要的「人權年」,因為立法院審議通過了聯合國的兩項人權公約。不過,對司法人權來說,調查所得的數據卻呈現出不應該有的衰退,期待經過相關部門的反省與改進之後,人權無論在形式與實質內涵上,都能獲得重要的進步。
  今年在德慧調查部分,司法人權指標共分為五大項:(一)警察調查階段,(二)檢察官偵查階段,(三)法官審判階段,(四)監獄執行階段,(五)被害人部分,共25個題目。經各細項指標統計,總平均數為2.81,是「普通傾向差」的程度。
  從最近六年(2004-2009)的各階段司法人權保障指數以觀,司法人權保障指標的平均值,都在逐年下降之中。個別階段的指標評分最穩定並居於領先地位的,仍是「法官審判階段」;「檢察官偵查階段」未能回到與「法官審判階段」並駕齊驅的歷史水準。「監獄執行階段」和「被害人保護階段」有相對性的進步,惟在未來如何避免再度失去人民的信賴,也很值得各機關珍惜及深思。

政治人權
    有將近四成五的民眾抱持正面評價,有將近三成二的民眾抱持負面評價。和去年相比較,有將近三成的民眾表示有進步,將近三成三的民眾表示有退步。
    在德慧調查方面,政治人權指標部分共分為四大項:(一)公民權和自由,(二)平等權,(三)政治效能感,(四)民主鞏固,共24個題目。經各細項指標統計,總平均數字為2.86,是「普通傾向差」的程度。
    政治大學台灣研究中心高永光教授指出,政治人權調查部分,從中國人權協會委託政治大學進行德慧調查法以來,有關調查題目,一方面是比照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所作的世界各國自由民主程度使用的題目,有些則是依據長期以來中國人權協會從一開始進行人權調查就使用的題目。因此,從質性上來看,本研究的信度及效度有其一貫性。
    從總項來看,全部20題中,「進步」的只有4題,佔20%,而維持和2008年相同評比的也只有兩項,佔10%,「退步」的項目則高達14項,佔70%。因此從百分比上來看,在質性調查德慧法部分,必須很直接地說整體政治人權部分專家學者的觀感是大幅度退步的。

婦女人權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趙碧華教授指出,在婦女人權的保障方面,有四成六左右的民眾抱持正面評價,有將近三成四的民眾抱持負面評價,顯示整體婦女人權的保障已有改善趨勢仍需有加強努力的空間。
    婦女人權指標部分,共分為七大項:(一)社會參與權,(二)教育權,(三)健康權,(四)政治參與權,(五)人身安全權,(六)婚姻與家庭權,(七)工作權,共15個題目。經各細項指標統計,總平均數為3.01,是「普通傾向佳」的程度。
    根據學者專家評估結果,今年台灣婦女人權指標得分仍有許多分項指標仍未達標準分數三分。婦女之基本人權分項保障評估落於三分以下者是以人身安全、政治參與、婚姻與家庭及工作權權部分為主,如免於受歧視或性別差異待遇、免受不法侵害、免於受性侵害或性剝削、免受壓力威脅等之人身安全權與工作權、免受家庭壓力的婚姻家庭權及政治參與保障亟需加強。平均數在三分以上者,則有社會參與權、教育權及健康權相對傾向於較佳的程度。
  
兒童人權
    在兒童人權的保障方面,今年有三成七左右的民眾抱持正面評價,但也有將近三成四的民眾抱持負面評價。相較於去年,有二成七左右的民眾表示有進步,有二成二的民眾表示有退步。
    在德慧調查方面,兒童人權指標部分共分為四大項:(一)基本人權,(二)社會權,(三)教育權,(四)健康權,共15個題目。經各細項指標統計,總平均數為2.97,是「普通傾向差」的程度。
  師範大學社工所彭淑華所長提到,今年台灣兒童人權指標得分仍有許多分項指標仍未達標準分數三分。聯合國於1989年通過施行「兒童權利公約」,在該公約中倡導各會員國應尊重並施行保護兒童各項權利與自由的作法。為與國際社會接軌,順應兒童照顧與權益保障之思維,並賦予兒童表意權,尊重兒童之觀點、感覺、期望、選擇與自由仍是未來我們應努力的方向。

老人人權
    在老人人權的保障方面,有五成左右的民眾抱持正面評價,有將近三成五的民眾抱持負面評價。與去年相較,有三成一左右的民眾表示有進步,有二成六左右的民眾表示有退步。
    在德慧調查方面,老人人權指標部分共分為五大項:(一)基本人權指標,(二)參與指標,(三)照護指標,(四)自我實現指標,(五)尊嚴指標,共15個題目。經各細項指標統計,總平均數為2.59,是「普通傾向差」的程度。
    台大社工系王雲東教授表示,整體來說,今年的老人人權較去年有一些進步(除了「自我實現」之外);但因為所有15個題目只有1題達到3分(「普通」標準),這表示政府在推動老人人權方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身心障礙者人權
    針對身心障礙者人權保障程度而言,有41.5% 的民眾感到滿意;有32.4% 的民眾表示不滿意;有26% 的民眾無意見。與去年比較,有32.4% 的民眾覺得今年有進步;有22.8% 的民眾覺得今年退步了。
    在德慧調查方面,身心障礙者人權指標部分,共分為六大項:(一)生存權,(二)醫療權,(三)教育權,(四)工作權,(五)司法權,(六)社會參與權,共22個題目。經各細項指標統計,總平均數為2.70,是「普通傾向差」程度。
    玄奘大學公管系郭耀昌主任提到,國人對於身心障礙者的人權保障,逐漸從法規制度與硬體建設兩層面,邁向機會公平、照顧的品質、與社為融合等方向發展。這展現了身心障礙者的人權保障,在過去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漸由數量的考量,提升到品質的考慮。當然,人權保障是一項永續工程,無法一蹴可及,理想與現實仍有落差,應是可以理解的。另外,徒法不足以自行,不論是社會大眾的觀念調整,抑或是公務人員心態的矯正,都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以協助身心障礙者可以更加與社會融合。

經濟人權
  今年普羅調查結果顯示:有關經濟人權的保障,今年給予正面評價的民眾比例與去年差不多,但是給予負面評價的民眾比例卻上升。民眾對於經濟人權負面評價的百分比,是所有的人權指標中最高的。
  在德慧調查方面,經濟人權指標部分共分為三大項:(一)消費權,(二)生產與就業,(三)政府角色與經濟人權,共20個題目。經各細項指標統計,總平均數字為2.97,是「普通傾向差」的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專家學者對於「生產與就業」以及「政府角色與經濟人權」這兩大項目的評估依然是「普通傾向差」。專家學者對於政府在維護經濟人權保障中所扮演的角色,還是抱持比較否定的態度。至於「消費權」部分,則持續維持「普通傾向佳」的評估,但是此一大項之平均分數略高於去年。
  政治大學經濟學系朱美麗教授指出,在美國次貸問題造成的金融危機發生後,全球經濟大幅衰退,雖然目前經濟似乎已到底而出現復甦的跡象,但是台灣依然面臨經濟不景氣所帶來的種種問題。政府如何採行合適的經濟政策,並建立良好的經營環境,來提振經濟景氣,創造就業機會,是當務之急,也是提升經濟人權保障的一種方式。

勞動人權
  在勞動人權的保障方面,有將近三成八的民眾抱持正面評價,有將近四成的民眾抱持負面評價。有將近二成八的民眾表示有進步,但有三成六左右的民眾表示有退步。
  在德慧調查方面,勞動人權指標部分,共分為十四大項:(一)結社自由與爭議處理,(二)工資與工時,(三)職場安全衛生,(四)解雇保護,(五)平等與歧視,(六)外籍勞工,(七)童工,(八)母性保護(九)身心障礙,(十)原住民勞工,(十一)失業,(十二)職業傷病,(十三)老年,(十四)勞動政策,共34個題目。經各細項指標統計,總平均數為2.89,是「普通傾向差」程度。
  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劉梅君教授提出,今年德慧調查結果,所有勞動人權指標的得分總平均為2.89,較去年的得分總平均低了0.02,雖降幅非常小,但已經連續兩年呈現下滑的趨勢。除「結社自由、集體協商與爭議處理」指標上升,其餘皆呈現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勞動條件與解僱保護」此項指標中,關於解雇保護的各項問題評比其實是全面下降的,可見在金融海嘯過後,整體經濟環境不佳造成企業界大行裁員,在此又引起了各界對於我國解雇制度是否過於寬鬆與不足的檢討。而過去一直維持表現最佳的「弱勢勞工」一項則大幅下滑;同樣地,過去表現較優的「社會保障」一項分數也有降低的狀況。整體看來,在經歷過金融海嘯過後,經濟的不景氣對於勞動人權的負面影響實為劇烈。

環境人權
  在環境人權的保障方面,有將近三成六的民眾抱持正面評價,但有四成二左右的民眾抱持負面評價。有二成八左右的民眾表示有進步,有將近三成三的民眾表示有退步。
    在德慧調查方面,環境人權指標部分共分為三大項:(一)環境權的認知,(二)政策與績效,(三)政府、民眾與傳媒的教育角色,共20個題目。經各細項指標統計,總平均數為2.92,是「普通傾向差」程度。
  國立宜蘭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張益誠教授表示,本年度民調結果,顯示臺灣地區目前一般民眾對於「環境權」保障看好度、進步趨勢度之評價是呈現接近正、負兩極端分布狀況,且負面評價略高於正面評價之狀況。一般民眾認為「環境權保障看好度」是「負面(偏差)」的;而「環境權進步趨勢度」現階段雖稍有進步但仍視為差不多。而菁英組(學者、專家)之調查結果,顯示環境權指標調查項目之總平均評估值,雖低於過去兩年之調查值,但其與過去數年之調查結論接近,多抱持鄰近於「普通」之評價水準且環境權整體之實質改善在近期內並不明顯。

文教人權
    檢視2009年臺灣人權指標調查結果,文教人權獲得較為正面的評價。對於2009年臺灣文教人權,有47%左右的受訪民眾抱持正面評價,而34%的民眾抱持負面評價。總體而言,對於2009年臺灣文教人權現況,國民感到滿意的比率較感到不滿意的比率為高。而與去年調查結果相較,民眾對於文教人權的滿意度上升而不滿意度下降,可視為是可喜的進步。若將2007年文教人權調查結果納入,可以看出民眾對於臺灣文教人權向上提升進步趨勢的感知。
    在德慧調查方面,文教人權指標部分共分為四大項:(一)基本教育權,(二)學生人權,(三)人民參與權,(四)文教工作者人權,(五)人權教育,共31個題目。經各細項指標統計,總平均數字為3.35,是「普通傾向佳」的程度。
    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秦夢群教授指出,2009年臺灣文教方面的發展,教育改革相關議題依然受到高度的重視。其中包括教師教學品質、學生學習態度、世界大學排名、偏遠地區教育、流浪教師、大學與研究所畢業生就業問題、新臺灣之子教育、承認大陸學歷、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少子化對教育的衝擊等等,依舊是媒體以及教育研究者關注的重點。
    台灣人權指標以及文教人權指標調查,對於深化與具體化人權與教育的關係,有其重要的貢獻。透過民意調查的方式,可以讓政府與教育工作者瞭解一般民眾對於人權與教育表現的滿意程度。透過專家問卷的施測,更可協助聚焦,讓人權教育的問題與努力方向更加明確,對於教育改革的走向,提供良好的參考價值。

原住民人權
    在原住民人權的保障方面,有將近五成五的民眾抱持正面評價,有一成六左右的民眾抱持負面評價。有四成二左右的民眾表示有進步,有將近一成四的民眾表示有退步。
    在德慧調查方面,原住民人權指標部分共分為四大項:(一)經濟社會權,(二)文化認同權,(三)自決權,(四)政治權利,共21個題目。經各細項指標統計,總平均數字為2.38,是「普通傾向差」的程度。總體而言,今年原住民人權指標,學者專家給予的評價是負面的、退步的。
    不過弔詭的是,普羅調查卻與菁英的德慧調查恰有相反的評價。
  究其原因,基本上是因為樣本的不同,而導致評價不同。以目前台灣原住民人口不到5%的比例來看,普羅調查的抽樣樣本比例可能更低,影響施測結果的程度當然不及95%的漢人。而漢人對原住民人權的重視程度,當然不及原住民本身。我們從這個樣本的差異性來看,也可以發現,漢人認為我國政府對原住民人權的保障已經足夠,但原住民與專家學者的看法卻是相反。
    玄奘大學公管系劉佩怡教授指出,專家學者認為政府作得最差的是原住民自決的問題,馬總統在去年競選時便提出未來將設置原住民族自治區,不過,原住民族自治區的設置涉及非常多層面的問題,包括:自治區的範圍、自決權的內容、自治區與一般行政區的關係、自治區內土地使用、自治區與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的關係,以及自治區內人民的權利與義務,都尚未確定。因此,自治區的設置與自決權的確立恐怕還有一段路要走。
    立法院今年三讀通過「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兩項聯合國國際人權公約及其施行法,使兩項人權公約直接具有國內法效力。馬總統亦已經簽署,並允諾政府將在兩年內,全面檢視現有法令是否和兩項國際人權公約有所牴觸,並儘速修正。我們亦期待原住民人權,能夠在馬總統的宣誓下,有更大的進步、更確切的落實。
    最後,感謝此次熱心參與本計畫的主持人政大台灣研究中心高永光教授暨評估問卷的專家學者、民意代表、社會大眾,本會在此表示謝意。此外,也要特別感謝各有關部門之指導與經費補助,本年度各項人權指標調查方得以順利進行,併此致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