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國103年10月24日中國時報AA2版記者陳宥臻「二千萬新屋770萬砸在公設」、經濟日報A6版記者陳美玲「公設比新高,雙北淪為蝸居」、聯合報A8版記者江碩涵「公設比34.5,嚇!台北人住鳥籠」、自由時報A19版記者林美芬「雙北人均住6坪多,僅高於香港」、蘋果日報A23版記者洪安怡「北市買屋,公設比升破34%」103年10月25日中國時報B2版記者陳芃「張金鶚:公設應明確標示」等報導,根據業者統計,近10年來大台北新建案公設比不斷上升,從25%一路增高到30%以上,甚至有些小基地建案公設比高達40%,台北市平均公設比約34.5%來看,花一千萬買房子有新台幣345萬都是拿來買「公設」。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也分析,大台北建案公設比年年增加,除了有些建案透過增加閒閒設施來提高賣點之外,建築法規修訂何近年來建築基地縮小也是原因。由於可興建的土地面積小、戶數少,建案還是得維持一定比率的梯廳,因此公設比就被拉高。

  103年台北市有多達14個建案公設比都超過40%,甚至有建案公設比高達53%,公設比超過40%的建案基地規模多半在100坪以下,但是因為總價和精華地段的因素,台北市買方對於「高公設比建案」的接受度還是高於新北市。

  此外根據內政部103年發布的「住宅資訊統計彙報」,台北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積為9.64坪,新北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積為9.6坪,扣除公設比之後,雙北市均每人實際居住空間只有6.31坪、6.57坪,雙北市進入「蝸居時代」,甚至低於新加坡的9.1坪、日本東京的8.5坪,僅高於有「鴿子籠」之稱的香港4.5坪,居住空間淪為亞洲次低。

  筆者認為,公設比的提高除了消防、建築法規的原因之外,就是建案基地過小,導致公設比過高,要提高建案基地的面積,只有透過大面積的都市更新,才能夠創造大面積的基地,這點是政府必須繼續努力的!

  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李永然律師認為公共設施也計價是台灣較為特別之處,但它終究不是「專有部分」,所以買房子的消費者對此一定要特別注意,購房時注意公共設施包含哪些項目,買受人是否用使用的到?有些建商還會把一些公設運用「約定專用」的方式再賣一次,購屋消費者都應睜大眼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