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03年11月27日蘋果日報B4版記者王立德「房市供過於求加劇」的報導稱:因國內房地產已經走了10多年的大多頭,建商口袋多已賺飽飽,在雄厚資本撐腰下,建商仍不願將房價向下修正,也讓房屋買賣價格呈現僵局。

  央行目前公布103年10月消費者貸款與建築融資餘額統計,其中象徵「房市買氣」的購置住宅貸款餘額年增率續降至4.52%,但建商推案指標的建築融資餘額年增率仍維持在高檔區的7.62%。

  央行官員分析,房市從內政部統計的買賣移轉棟數及5大行庫新承作房貸急速降溫,就看得出來觀望氣氛相當濃厚,台灣民眾多半開始對購屋持保守及觀望態度,這與「囤房稅」、「豪宅稅」「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等稅制改革,及央行力行房貸針對性審慎措施有相當大的關連。金融圈分析,「換言之,國人終於等到更好的買房時機。」建築融資續飆升:主要原因有3,首先是2015年的容積總量管制,建商搶照潮方興未艾,畢竟台灣精華地段土地有限又很值錢,先搶先贏。其次則是國內利率低廉,隨著美國量化寬鬆退場,全球利率可能步步高升,寧可提前多貸一些錢,先進行較高的財務槓桿操作。第三,銀行也觀察到,建築融資餘額上漲,推測是因為房市買氣降溫,建築融資轉進分戶貸款的金額下滑,只能持續在帳上累積,被視為房市出現供過於求警訊。

  筆者認為台灣房地產已持續上漲了多年,都是因為建造執照的核發氾濫、銀行貸款融資寬鬆利率低廉,而使建商與投資客墊高房價出售,口袋賺得飽滿,至今政府實施抑制房價政策,仍然無法馬上讓房屋降溫,最大原因還是在先前建商與投資客的暴利讓資金太寬鬆導致。如何抑制房價上漲,應該先停止發放建造執照或區域限制發放條件,先消耗目前已完成的房屋,其次降低銀行建築融資成數與貸款利率,第三,提高投資者稅負,抑制投機的投資者炒房,才能讓消費者買得起住得起的權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