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生要有成就必須修行

  近年來台灣島內發生不少事件,尤其有些從事食品加工業者,昧著良心製造假油、飼料油供人食用,賺取黑心錢,損及國人健康。從這些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生意人賺錢如果不憑「正道」,不憑「良心」,既不能得到人們的尊敬,而且還會惡名昭彰,甚至有牢獄之災。

  佛家常言:「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人一生中所為有「善業」、「惡業」,如果盡做惡事,則造惡業,未來還有「因果報應」,將會「自作自受」;所以,人的一生還是要提醒自己,不是只有不擇手段的賺錢,而必須回歸生命的真實意義就是修行;人能修行,才不會枉費一生,未來才能為人所欽仰,而不遭人唾棄!

  談到「修行」二字,簡單的說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是三十七助道品(註1)中的「四正勤」,即「已生惡令永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

二、人因「無明」覆蓋,導致失去「真心」而成「妄心」

  人之所以要修行,是因為人原本有一「真如」本性,這個「真心」因為「無明」覆蓋,而成了「妄心」;所以,釋迦牟尼佛也於《大佛頂首楞嚴經》中談到眾生要去妄顯真,找回真心,經中也談到「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

  人之真心何以成為妄心,主要是受到貪、瞋、癡、慢、疑、邪見的不當影響;修行就是要讓自己恢復覺性,讓自己的身、口、意能三業清靜,回復自己原本所具的一顆「清淨心」。

三、透過戒定慧三學,找回真心,成就修行

  其實修行不論何種宗教都在勸人為善,只要方法正確,讓人的一生走正確的道路,成就良好的品德,就值得信仰;國內有各種宗教如:儒、釋、道、耶、回……等,都能並存而不相害,我國《憲法》也保障人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也是本於這個道理,修行時找到自己相應的「入門」,不必自是非他,倘能如此,也是一種「包容」的表現。

  對於人生修行,筆者肯定人如透過戒定慧三學,應當可以成就。靈源和尚也開示:「……我佛……廣演經教。為眾生開權顯實,說三藏十二部,部帙雖多,總即是戒定慧之學。……如佛所說之戒以正心修身;如佛所說之定以見性明心;如佛所說之慧以廣度眾生……」(註2)

  對於「戒」、「定」、「慧」三學,馬鳴菩薩也於《大乘起信論》中提到「修行有五門,能成此信,云何為五,一者施門,二者戒門,三者忍門,四者進門,五者止觀門」。分述之如下:

  (一)施門:就是布施,包括「財施」、「無畏施」、「法施」;透過布施既可結善緣,利益他人,還可以捨人的慳貪。

  (二)戒門:就是持戒,馬鳴菩薩於《大乘起信論》謂:「云何修行戒門,所謂不殺、不盜、不淫、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遠離貪嫉欺詐諂曲、瞋恚、邪見。……修行少欲知足……」。

  (三)忍門:《大乘起信論》謂:「云何修行忍門,所謂應忍他人之惱,心不懷報,亦當忍於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法故」;此一修行,不但忍辱,還必須不為「八風」(註3)所搖蕩,即一般所稱的「八風吹不動」!

  (四)進門:《大乘起信論》謂:「云何修行進門,所謂於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堅強,…勤修諸功德,自利利他,速離眾苦」。由於人生苦海,要有出離心,趕緊精進求出離,所以應勤修功德,自利利他。

  (五)止觀門:《大乘起信論》謂:「云何修行止觀門,所言止者,謂止一切境界相,隨順奢摩他觀義故,所謂觀者,謂分別因緣生滅相,隨順毗缽舍那觀義故」。

  在此之「止觀」,即「定」「慧」之別名;當修行能定慧雙行,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成不思議無上之定慧。宗喀巴大師於《菩提次第廣論》中也強調:「…修習止觀之勝利,顯亦此二攝一切定,止觀自性,理須雙修,次第決定…」。前述五門的修行,也是透過戒定慧三學的修行。

四、結語

  日前娑婆世界極不平靜,天災頻仍,人禍不斷,病毒(如伊波拉病毒…)流竄,不心不古,此時眾生更應努力修行,讓自己不增添煩惱,並於共業中修別業,這樣才不至於枉費一生,更讓自己能走上人生的光明大道!


   註1、三十七助道品包括: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及八正道。
   註2、靈源著:靈源夢話集,頁85~87,民國70年農曆四月八日出版,基隆十方大覺禪寺發行。
   註3、八風又名「八法」,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因這「八法」常為世人所愛、憎,而且又能煽動人心,所以稱為「八風」,見陳孝義居士編:佛學小辭典,頁50,2004年9月2版一刷,方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本文刊於「中華道宗」冬季刊第32期)

20141227170555958_0001  

20141227170615157_0001   

20141227170638867_00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