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永然律師

一、宗教皆勸人為善

  台灣是一個人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2019年3月11日美國無任所宗教大使布朗貝克(Brownback)應台灣民主基金會之邀,來台出席「印太地區保衛宗教自由論壇」做一專題演講;其演講中也稱讚台灣對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

  確實台灣的宗教非常多元,如傳統的儒、釋、道教、一貫道,還有來自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摩門教、或回教…等,不論哪一宗教都是「勸人為善」,只是對於人生的目的、修行的方法…等等,有不同的看法。

  對於每個人而言,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夠過得圓滿、富足、平安、幸福、吉祥、健康…等等。筆者打算藉著本文,透過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觀察及體會,探討如何讓自己可以過一有智慧的人生,尚祈各界指正。

二、人要有出離心,知道要離苦得樂

  首先筆者要提出的是人的一生難免「生、老、病、死」,老有老的問題,病有病的痛苦,談到「死」,則更多人是「貪生怕死」。佛法提到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只要未能成佛,面臨「分段生死」、「變易生死」(註1),都不是「解脫」;所以,人想解脫,必須具有「出離心」,讓自己的生命可以了脫生死,不再輪迴。《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談到「到達彼岸的智慧」,因為此岸「有生有滅」,彼岸則「不生不滅」(註2)。無極法門談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其實「航向彼岸」是希望能夠「離苦得樂」,這裡的「樂」是「常樂」,而不是世間之短暫的「樂」,世間的「樂」是暫時的,樂一旦過去,常常伴隨的是「苦」,俗諺也有云:「樂極生悲」,也是這個道理。更何況,佛教也常說「人生有八苦」,即生、老、病、死、愛別離、怨瞋恚,求不得及五陰熾盛(五蔭熾盛)苦。

三、人要有智慧,行公義

  其次,要讓自己有一智慧的人生,當然是要有「智慧」,同時要行公義。佛法中常說「福慧雙修」、「福智人生」,不斷地強調「智慧」的重要,六度波羅密中也有「智慧」,人原本就有「如來智慧」,只因妄想執著,而受五陰熾盛之苦,因而必須透過修行,使自己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

  《聖經》中也談智慧,其舊約「箴言」常提「人要有智慧,行善人的道,守義人的路」、「得智慧勝過得銀子,要守真智慧和謀略」、「人要得智慧,得聰明,得知識,不可離棄智慧,走智慧的道,引行正直的路」、「人要有智慧,以靈明為居所,又尋得知識和謀略,所以智慧比珍珠更美,得知識勝過黃金」、「人要有智慧,與自己有益,不能褻慢,不做愚蒙人」、「義人必脫離患難,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通達人能忍辱藏羞」、「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智慧人的嘴,播揚知識…智慧人從生命的道上升…」、「人當存智慧,好在正道上引導自己的心」、「智慧人有大能力,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人若找著智慧,至終必有善報」、「謹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智慧人忍氣含怒,遵守律法的,必為有福…」。

  人一旦有「智慧」,自然可以止惡行善,必能行公義,以「利他」的角度出發。佛法強調人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才能自利利他,這就是「公義」。

  《聖經》舊約「箴言」也提到「人要明白仁義、公平、正義的善道…行善人的道,守義人的路」、「人要做正直人、義人、謙卑人」、「正直人的道是遠離惡事,謹守己路的,是保全性命」、「秉公行義,使義人喜樂,追求公義仁慈的,就尋得生命、公義和尊榮」。

  這種行公義,走利他的路,以一企業經營者而言,也很重要,徐重仁先生說:「…數十年來我一直秉持這個信念經營事業,不論是規劃商品、服務、流程、或引進新的商業模式,都從顧客的角度思考,而不是只想著『賺錢』。結果證實,真誠『利他』的良心事業,自會得到消費者的支持,賺錢則是水到渠成的事…」(註3)。

四、注意自己的身、口、意,止惡修善

  再者,人既然有智慧,就有分辨善惡、是非的能力,因而必須注意自己的想法及言行,也就是不透過身、口、意做惡,而是透過身、口、意行善。

  佛法強調止惡修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止一切惡,無惡不止;行一切善,無善不行。《佛說四十二章經》有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

  《聖經》舊約「箴言」中也提到:「不可隨人的引誘…惡人貪戀財利」、「人不可背道,圖安逸」、「人要慈愛、誠實,遠離惡事」、「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人要保守自己的心,…除掉邪僻的口,棄絕乖謬的嘴,使自己的腳離開邪惡」、「不要戀慕淫婦,淫婦的口比油更滑,至終卻苦似茵蔯,快如兩刃的刀」、「…恨惡的有七樣,高傲的眼、撒謊的舌、流無辜人血的手、圖謀惡計的心、飛跑行惡的腳、謊言的假見證,並弟兄中布散分爭的人」、「不義之財,毫無益處」、「驕傲來,羞恥也來,…發怒的日子,貲財無益…追求邪惡的,必致死亡」、「施散的人,卻有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好施捨的,必得豐裕」、「謹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張嘴的,必致敗亡」、「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忍怒的人,止息分爭」、「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心存謙卑,就有富有、尊榮」、「不要做傳舌的人,不能煽惑爭端,不能有諂媚的口,虛謊的舌」。

  由此可知,各種宗教都要人注意自己的身、口、意,如果能「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也是身、口、意三業清淨。

五、結交善知識(註4),讓自己前途光明

  又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論語‧季氏編》:「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佛法也有提到「善知識」,親近佛法,往往也要有善緣,由「善知識」引導。

  《聖經》舊約「箴言」也談到「人要聽從勸戒」、「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做伴的,必受虧損」、「大張嘴的不可與他結交」、「好生氣的人,不可與他結交,暴怒的人,不可與他來往,避免效法他的行為,致自己陷在網羅裡」、「不要與好飲酒、好喫肉的來往,因為好酒貪食的,必致貧窮」。

  由此可知,結交善知識也是想要有智慧人生中的一大課題,《佛說孛經抄》中也認為結交朋友可分成四等,即「有友如地,有友如山,有友如華,有友如秤」,當然「有友如地」最佳,因為大地能包容萬物生長,如有朋友如同大地,則能夠包容我們,替我們擔當,為我們幫忙,還可以讓我們從他身上學習,獲得很多利益。

六、結語

  「智慧的人生」是每個人所期盼的,但這不是想要就有,而是自己必須要透過修行努力,改變自己的習氣,注意自己的身、口、意,結交「善知識」,相信美好的人生指日可待。

註1、生死有兩種,一種是分段生死,另一種是變易生死;分段生死是凡夫,是指肉體的生死;而出離三界的聖人,則是變易生死。
註2、劉易齋著:生死彼岸,頁77~80,2019年3月初版,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註3、徐重仁著:走一條利他的路,頁17~18,2017年1月13日第1版第2刷,寫樂文化有限公司出版。
註4、修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有「善知識」指點迷津,自有助於自己的修行,透過「聞思修」,進而明心見性。參見李永然律師著:李永然律師談生活、工作與修行─從辦案中的見聞談起,頁82,民國108年4月初版,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李永然律師談生活、工作與修行──從辦案中的見聞談起

作者:李永然
出版日期‧2019/04初版
書號:S1D01
定價:320元

  本書作者執律師業多年,辦過各式各樣的案件,見過各式各樣的當事人,也陪著當事人經歷一場又一場的訴訟煎熬。遇到太多不可思議、無法理解的事,最後在佛法中找到真理。並透過與當事人間的了解與溝通,借機攬鏡自照、不斷反省自我。於是他從一位執業律師的角度,結合佛法及法律的觀點,討論案件、針砭時事。讀者透過本書可瞭解法律知識,也能夠深刻體會佛法給世人的道理,進一步認識佛法、學習佛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