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永然律師

一、好色淫行法所不容

  我國《刑法》中有妨害性自主罪,妨害風化罪,另外還有《性侵害防治法》、《性騷擾防治法》及《跟蹤騷擾防制法》等法律都是針對行為人的好色、淫行所做的規範及處罰規定。

  台灣社會曾於2023年掀起[Me Too]風暴,促使「性平三法」(註1)修法,修正後的新制,自2024年3月8日婦女節上路。2025年4月10日勞動部公布2024年3月至同年12月「職場性騷擾案件通報系統」申訴件數高達1577件,其中成案有949件;而在申訴案中屬於「雇主本人」被申訴就有75件,另成案也有20件(註2)。

  好色淫行法所不容,就以上述「性騷擾」,其行為嚴重程度雖不如「性侵害」,但也是國法所不容許。社會各界不斷地遣責「性騷擾」行為,並呼籲各界對於「性騷擾」要採取「零容忍」的態度;同時也呼籲被害人能挺身而出並揭開,切勿孤息養奸。

  筆者先舉三個案例,進而再從「法律」加以說明;最後則期待人們能透過「修行」,避免「性騷擾」的行為發生。

二、社會上性騷擾的真實案例

【案例一】多次對女秘書性騷擾,徐O勇遭撤職

  2025年2月27日聯合報報導:我國駐外代表處前代表徐O勇多次性騷擾外籍女秘書,動手摸臀部、要求看胸部,甚至還說「因為妳的胸部很美麗…」;案經監察院通過「彈劾」,並移送「懲戒法院」(註3),懲戒法院遂於2025年2月26日判決將徐O勇撤職(註4)。

【案例二】女性黨工控訴曾遭同事男性黨工性騷擾

  2023年6月3日自由時報報導:有一位某政黨女性黨工控訴曾遭男性黨工性騷擾,而其主管反映後,主管竟然隱匿事件,包庇加害者,還言行霸凌,逼該遭性騷擾女黨工道歉請辭(註5)。

【案例三】空服員在荷蘭外站飯店遭性騷擾

  2023年6月3日自由時報又報導:兩名國籍航空女性空服員於今年三月在荷蘭外站飯店遭男性同仁「言語」性騷擾,航空公司已認定「性騷擾」成立,並懲處該男(註6)。

三、何謂「性騷擾」?何謂「職場性騷擾」?

  上述三個案例,皆涉及「性騷擾」,所謂性騷擾謹分述如下:

  (一)《性騷擾防治法》規定的「性騷擾」:

  「性騷擾」乃指「性侵害犯罪」以外,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有關的行為,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1.以該他人順服或拒絕該行為,作為其獲得、喪失或減損與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有關權益的條件;

  2.以展示或播送文字、圖畫、聲音、影象或其他物品的方式或以岐視、侮辱的言行,或以他法,而有損害他人人格尊嚴,或造成使人心生畏怖、感受敵意或冒犯的情境,或不當影響其工作、教育、訓練、服從、計畫、活動或正常生活的進行(參見《性騷擾防治法》第2條)。

  (二)《性別工作平等法》條規定職場「性騷擾」:

  職場「性騷擾」,其乃指下列情形之一:

  1.受雇者(註7)於執行職務時,任何人以「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的言詞或行為,對其造成敵意性、脅迫性或犯罪性的工作環境,致侵犯或干擾其「人格尊嚴」、「人身自由」或影響其工作表現;此為「敵意式性騷擾」。

  2.雇主對「受僱者」或「求職者」(註8)為明示或暗示的「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的言詞或行為,作為勞務契約成立、存續、變更或分發、配置、報酬、考績、陞遷、降調、獎懲等的交換條件;此為「交換式性騷擾」(參見《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2條第1項)。

  又如果有人係利用其職務地位對於因「僱用」、「求職」或執行職務關係受自已指揮、監督的人,利用權勢或機會為性騷擾,此種特殊的性騷擾,稱為「權勢性騷擾」。

四、目前諸多法律規範性騷擾行為,切勿觸法

  其次,由上述《性騷防治法》或《性別工作平等法》,對於「性騷擾」行為均有規範,且課予相關法律責任,並有保護被害人之相關法律措施;以「職場性騷擾」為例,更課予雇主除了「預防」外,更應於遇有員工申訴時,即須依法處理,謹分述如下:

  1.雇主接獲被害人「申訴」時,應通知地方主管機關;

  2.採行避免「申訴人」受性騷擾情形再度發生的措施;

  3.對申訴人提供或轉介諮詢、醫療或心理諮商、社會福利資源及其他必要的服務;

  4.對性騷擾事件進行調查:雇主對於性騷擾事件的查證,應秉持客觀、公正、專業原則,並給予當事人充分陳述意見及答辯機會,有詢問當事人的必要時,應避免重複詢問;其職場內部依規定設有「申訴處理單位」者,其人員應具備「性別意識」的專業人士。

  5.對行為人適當的懲戒或處理(參見《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3條第2項第1款)。

  6.「申訴案件」經雇主或地方主管機關(註9)調查後,認定為「性騷擾」,且情節重大者,雇主得於知悉該「調查結果」之日起「三十日」內,不經「預告」終止勞動契約(參見《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3條之1第2項)。

五、透過修行戒除「性騷擾」的劣行

  又俗言「萬惡淫為首」,「淫」被列為萬惡之首,而佛教的「受持五戒」,其中也包含「戒淫」,足見「戒淫」的重要。再以日前發生的一椿不幸案例,有一位女學生PO文指控補習班老師「騷擾或侵害至少6人」,該名男老師於文章曝光後上吊身亡(註10),足見犯「淫」之事一旦被揭發或嚴詞指控,常令行為人難以承受。

  對於「性騷擾」既為「法律」所不容,且一旦東窗事發,常導致身敗名裂,故人們宜透過修行,戒除「性騷擾」的劣行。謹說明以下兩點:

  (一)諸戒中以「淫戒」為首:

  《大佛頂首楞嚴經》中,釋迦牟尼佛對阿難開示:「、、六道眾生,其心不婬,則不隨其生死相續,、、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婬、、是故阿難,若不斷婬,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袛名熱砂。、、」。由於修行依「三無漏學」(註11),必須以「戒」為本,而諸戒中又以「淫戒」為首,因為「淫欲」是生死根本,先斷淫,方能不隨其生死相續,才有「跳出三界外」的可能。

  (二)「淫」屬惡行: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佛言,眾生、、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者,殺、盜、淫。、、」,該經中又言:「、、財色於人,人之不捨」、「、、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註12);由此可知,人不得有淫行,近來有獸父淫虐女兒、教師淫亂學生、長官淫亂屬下…等等,此種亂倫犯行皆因「淫心」而生,為此惡行者自將自招惡果。

  由上所述,修行必須斷淫,然而如何斷淫?《佛說四十二章經》中提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足見斷淫必須從「心」下手,努力修行,才能成就。

六、結語

  所以,奉勸人們務必努力修行,對於「財、色、名、食、睡」人間的「五慾樂」切勿貪戀,尤其面對「色」,必須「戒淫」,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合於禮儀,切勿有邪淫,更應運用《佛說四十二章經》中的「正觀敵色」(註13),使自己言行合於禮儀規範,而不涉「性騷擾」。

註1:性平三法乃指《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及《性騷擾防治法》等。

註2:葉冠妤撰:「雇主鹹豬手申訴75件  成案20件」乙文,載民國114年4月11日聯合報,A6版。

註3:「懲戒法院之前身為「公務員懲戒委員法」,屬於司法院下設的機關,掌理全國公務員的懲戒等工作。

註4:林孟潔撰:「多次襲胸、臀性騷  駐菲國前代表徐O勇撤職」乙文,載民國114年2月27日聯合報,A14版。

註5:陳政宇等撰:「第2爆蔡00辭勞動部政次機要」乙文,載2023年6月3日自由時報A2版。

註6:丁奕等撰:「空服員外站遭性騷」乙文,載2023年6月3日自由時報A6版。

註7:受僱者乃指受雇主僱用從事工作獲致薪資者。

註8:求職者乃指向雇主應徵工作的人。

註9:在此所稱的「地方主管機關」是指被害人勞務提供地的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參見《性別工作平等法施行級別》第4條之3)。

註10:吳仁捷、陳炳宏撰「補教師自縊 婦團:非女學生的錯」乙文,載民國106年5月19日自由時報B2版。

註11:「三無漏學」是達到解脫三界生死結縛煩惱,得到漏盡通的修行之道;此乃指「戒」、「定」、「慧」。

註12: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佛說四十二章經》(三十),載中台山月刊。其開示「愛」「欲」二者互相依存,互為牽絆,眾生沉迷於欲愛之中,「欲」與「愛」互為因果,因愛而生欲,因欲而起愛、、始終循環不停,原來的「清淨心」就混濁了,就迷失了「本心」。

註13:《佛說四十二章經》第29章「正觀敵色」佛陀云:「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商標5cm.bmp 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

台北所: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號7樓之2
電話:(02)2395-6989

網址:http://www.law119.com.tw/

......................................................

★處理好「人際關係」也是一種「修行」

李永然律師談運用法律精進修行

作者:李永然律師
出版日期:2022/06初版
書號:S1D02
定價:250元

  本書結合法律與佛法,細分為「殺人重罪與戒殺」、「貪財詐盜與戒貪戒盜」、「貪淫好色與戒淫」、「毒品危害身心與戒毒」、「瞋恚損功德與戒瞋」及「珍惜親情與孝順」篇章加以解說,希望讓讀者透過書中文章了解社會上的相關案例,作為自己本身警惕;同時,也是勸導世人在這混亂的社會氛圍當中,不要因為外在環境的引誘而腳步走錯,誤入歧途,進而糟踏了自己的一生,,亦即希望更多人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這個社會傳遞一份「善的力量」。

★處理好「人際關係」也是一種「修行」

李永然律師談生活、工作與修行──從辦案中的見聞談起

作者:李永然
出版日期‧2019/04初版
書號:S1D01
定價:320元

  本書作者執律師業多年,辦過各式各樣的案件,見過各式各樣的當事人,也陪著當事人經歷一場又一場的訴訟煎熬。遇到太多不可思議、無法理解的事,最後在佛法中找到真理。並透過與當事人間的了解與溝通,借機攬鏡自照、不斷反省自我。於是他從一位執業律師的角度,結合佛法及法律的觀點,討論案件、針砭時事。讀者透過本書可瞭解法律知識,也能夠深刻體會佛法給世人的道理,進一步認識佛法、學習佛法。

★2025.03.10udn聯合新聞網刊登李永然律師專文「電《透過身口意修行,促進美好人生法律手冊》免費贈閱

  《透過身口意修行,促進美好人生法律手冊》,便是希望人們能透過身口意修行,並從男女、夫妻及親人間改善關係,促成好緣,形成「善的循環」。同時結合了佛法的智慧與現代法律的規範,從「身口意」的修行角度出發,指引讀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靈的清明,並避免法律上的風險,在應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人際關係時,能夠以寧靜的心境和合法的行為來處理每一個挑戰,走向一條和諧與美好的人生之路。本手冊由釋明毓法師、李永然律師和李廷鈞地政士共同編寫,手冊內容非常完整,搜羅了近二十二個具體實際發生的案例,不但有法師從宗教信仰的觀點加以解說,更有律師、地政士從法律的角度予以分析,希望透過法律的警示、佛法的勸慰,能讓社會更幸福、更和諧。   

  在「找回社會秩序,促進美好人生」的目標下,永然法律基金會.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李永然律師策劃了《透過身口意修行,促進美好人生法律手冊》,LABODAY美日顏究室蔣富美女士也在支持此理念下,決定捐印出版本手冊,希望幫助更多人了解法律,也認識佛法,減少社會壓力及諸多惡業,讓台灣更加祥和安定!欲索取《透過身口意修行,促進美好人生法律手冊》的讀者,可附新台幣11元中型回郵信封(16cm×22cm以上),註明手冊名稱,寄至「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號7樓,永然法律基金會收」即可。

★老人有房無錢可花,可考慮「以房養老」!

透過修行避免法律糾紛手冊

作者:釋明毓法師.李永然律師
出版日期:2022/12/20
書號:H158

  看多了人情糾葛,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李永然律師便以新聞中的實際案例為基礎,就法律層面分析,再加上明毓法師以佛法來詮釋,說明如何透過修行避免法律糾紛。面對常見的金錢糾紛,例如詐騙,李永然律師在手冊中表示,做人應當努力於工作,運用「正業」的行為獲得經濟來源,切勿組成「詐騙集團」詐騙他人財物,這根本就是「邪業」,而且是犯罪的行為,除立即會遭到檢察官進行犯罪刑罰的訴追之外,還會因種下「惡因」,日後必定將會遭到「惡果」,故切勿行騙。另外,既然目前世風日下,道德淪落,詐騙橫行的當今社會,自應學會保護自己,避免受詐騙。

  李永然律師經常於案件中看到很多繼承人為遺產分配或遺囑的真偽而起爭訟,進而上法院打官司,導致傷害親情。手冊中,李律師也著文表示:俗云:「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但能真正於有生之年正確認識「錢財」及運用「錢財」的人並不多。一個人努力工作除了為自己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感恩」,人的一生之中能夠生存成長,乃因有父母、家人及社會各方面的協助,才能夠順利成就一生;所以,為了感恩,最基本的是要做到「孝順父母」,這也是「上報四重恩」中最基本的,倘若有餘,則應進一步回饋社會,對於社會中貧弱之人進行「財布施」,這樣才能為自己廣積福德資糧,方不致於枉費一生。

  此外,新聞中常見親子爭執,進而演變成刑事案件,李律師在手冊中強調:現今社會世風日下,按傳統禮教規範,父子關係是很重要的人倫關係,「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做人不應忘本,要飲水思源,奉養、孝順父母,守護人性之善,才能建造幸福美滿的家庭,至於當父親的,如遇到自己的兒子不孝順、不聽話,雖然生氣,但切勿生起「瞋恨心」而報復,最有智慧的方法是進行溝通,而不是做出報復行為,致犯「刑事法律」。

  隨著《跟蹤騷擾防制法》正式上路,上路短短五天內,全國便受理五十四件相關案例。李永然律師在手冊中也對此提出看法:民眾必須瞭解因為已經施行《跟蹤騷擾防制法》,故不論對自己愛慕相追求的人或者與自己交惡而懷恨的人,切勿有「跟蹤騷擾」的行為,如有這種行為,則《跟蹤騷擾防制法》第18條第1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反之,如有被害因遭他人跟蹤騷擾致心生畏怖,也應循求法律救濟,俾保自身權益。

  《透過修行避免法律糾紛手冊》由LABODAY美日顏究室捐印。欲索取者,請來函附上11元中型回郵信封(16cm×22cm以上),註明手冊名稱,寄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號7樓永然法律基金會收即可。索取1本回郵11元,索取2本回郵16元,索取3本以上請參考永然文化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永然律師 的頭像
    李永然律師

    永遠自然─李永然律師部落格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