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思翰醫師
Q:《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有何不同?
A:根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7條規定,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時,應符合兩項條件:1.由二位醫師診斷確為末期病人;2.有意願人簽署之意願書,由此可知《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適用的時機與對象是末期病人。
文◎李思翰醫師
Q:《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有何不同?
A:根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7條規定,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時,應符合兩項條件:1.由二位醫師診斷確為末期病人;2.有意願人簽署之意願書,由此可知《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適用的時機與對象是末期病人。
2022年6月12日上午,李永然律師前往位於慈惠堂旁的虎山溪健行,往上登上九五峯,氣候舒適,沿途風景明媚,經過真光禪寺後,又路過一個練太極拳的場地,亭中掛著一幅「太極之道」的牌匾,值得了解,特攝影留念。
2022年6月11日上午,李永然律師利用週末前往七星山健行,行進中看到記念造林地碑,原本日治時代昭和九年台北州廳有提出大屯國立公園,嗣後計劃終止,但日本人造林也讓七星山留下美麗的林貌,假日走入山林,感受風景很棒、很療癒。
文◎張則君
台灣七○年代經濟起飛後,人口開始集中於城市,使得都會區的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林立,然而卻因沒有專法進行管理,造成社區居住亂象和住戶間糾紛爭議層出不窮。直至民國84年6月9日才由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年6月28日總統公布施行《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這部被稱做「居家憲法」的管理條例施行後,大大加強了公寓大廈的管理維護及提昇住戶的居住品質。曾參與《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草案擬定的李永然律師為了推廣公寓大廈法律知識,不僅贈閱相關法律手冊,也撰寫多本公寓大廈法律圖書,藉此推廣「住」的法律常識,讓住戶、管理委員、管理負責人能順利嫻熟地運用《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進而維護社區住戶的權益,徹底落實「居住權」的保障。
文◎李永然律師
一般人會將「錢財乃身外之物」這句話,掛在嘴上,但真正面對「錢財」的歸屬問題,卻往往放不下,這當中往往會牽扯到一些「情感」、「情緒」或「利益」等複雜的問題。
面對錢財,涉及「慾望」,釋迦牟尼佛於《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中開示:「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
2022年6月9日「品觀點——林義傑成立公司一年提告近千件盜版案 宛如「鳥人」林英典再現」一文,記者宋秉忠採訪李永然律師,針對此一案件表達法律上的看法。
超馬好手林義傑8日被檢警搜索約談,檢警發現,林某成立公司並向國外購買未在台灣上映的電影授權,然後用下載軟體BT上傳這些電影種子引誘網友下載,再搜尋下載者IP向檢警提出告訴,同時與下載者談和解以取得和解金;近1年,全台各地檢署受理該公司的告訴案件就將近千件爆。
李永然律師應萬世紀身心靈顧問公司之邀,於活靈活現教育中心演講「民眾如何面對及解決刑事官司?-從刑事詐欺案談起」, 以現今社會無所不在的詐騙案件為例,教導民眾如何預防詐騙,及已成為受害者又該如何從法律解困!
日前媒體報導,司法院為推動刑事案件審理的「金字塔型訴訟制度」的建構,提出《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其中提出採「嚴格法律審」、「許可上訴制」,引發立法委員與司法院間及社會各界的熱烈議論。按《刑事訴訟法》的制定目的,是在規範對具體犯罪應如何進行追訴、處罰,並確定國家具體刑罰權的有無及其範圍,《刑事訴訟法》的修正也應朝有利於上述目的達成的方向進行修正。
近年來,因我國社會對於司法信賴並不高,政府為提高司法威信,為此乃開始推動司法改革,希望可以重建民眾對於司法的信賴。由於過去最高法院將刑事判決撤銷發回第二審重新審理的案件中,以事實部分尚有應該調查卻調查不完全為發回理由者居多,因此司法改革目標想要將刑事訴訟資源集中分配於訴訟最基層的第一審,加強第一審及第二審對於事實部分審理功能,使第三審法院可專注於法律爭議的處理及法律見解的統一,形成「底寬上尖」的資源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