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寬可著‧原古心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1.「靈」是超越「六根」的一種存在,這種「屬靈」的部分,就是「本性、靈性、佛性、心靈」。「靈性」是無時無刻、處處在主宰著我們整個的生命與生活。任何人只要能發現人體中這個微妙的存在,就能「離苦得樂」,從此過著幸視快樂、福慧圓滿的生活。
2.如果人能提升自己的心性,透過各種心性的鍛鍊,去發現人所熟悉的身、心之外,還有一個「靈」的話,當那些會造成「痛」跟「苦」的事情發生時,我們的反應就不再是來自「六根」的習慣性反應了!
3.心靈就像是一個萬靈丹,不但可以用來幫助自己,也可以用於協助別人,這個心靈就是屬於「神」的領域。
4.現代人要有「地球觀」,不能只有區域的觀念,要有「整體觀」,不能只有「個人權」。能夠以「地球」為一個整體,來看天下,看一切的人、事、物。人一旦如此,人的「質」就提升,其所形成的「場」,對於社會的安定、地球的平衡是有幫助。
5.所有的生命都從「天地大自然」而出,所以「大自然」是我們的「父」,一切法緣起於「大自然」,「大自然」也是我們的師。
祝禱文「偉大的師、慈祥的父、恭請您慈悲守護、微妙造化」「願所有生命體的光明性均得以開啟、麒麟應緣、國出聖賢、人性光明、天下太平」「願所有的生命體、生命和諧、共存共榮、天災人禍、無有傷害」。
6.人想獲得「福報」,必須要付出「功德」,如未預存功德,只想獲福報,到後來所追求的福報,最後可能是一場「災福」。
7.所有的修行,要成就的是「心」,心才可能「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8.「信仰」不同於「修行」;修行是面對人生的問題,用「自淨其意」的方法,達到「轉識成智」,然後再依著這個「智慧」去處理人生的所有事情,而完成「離苦得樂」、福慧圓滿的人生。
9.人心若常寂靜,則常光明,若能常光明,也能常寂靜,如是修行,先前先後,皆常寂靜,皆常光明,此即「寂光」。
10.修行需在「心地」上下功夫,修行是「用心之事」,用心做事即是修行,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凡、平常的事,只要「用心」去做,它的過程就是一種「修行」。
11.所有的修行,大多離不開「正念」與「感恩」。如果一個人沒有偏見、沒有妄念,常常心存「感恩」,就能讓生命體中的「光丹」被釋放出來。人的生命體釋放出「光丹」,對整個地球的「場」會產生正面提升的作用,對生活在地球的場當中所有的生命體,也就能產生正面的影響力,提升生命體的內在。
12.一個常心存感恩的人,很自然的在這種感恩的大前提之下,當然就會隨著自己的本份過生活,縱使遭遇到一些不合情、不合理的事,也會因為心中常存「感恩」之故,而能夠盡其本份的坦然面對,所以說「隨緣生活」、「隨份過日」可以當作檢驗自己的兩把尺。
13.現代人常有人為了賺錢,而失去了「生活的品質」,甚至失去了「美好的人生」。人要「修行」,修行的目的是找出我們本有的智慧,然後再用這個「智慧」去生活,就能自利利人、福慧圓滿。
14.所有的玄學、所有的宗教,最終都回歸到回一個本質,就是「感恩」。又任何人只要真正的明白「感恩」的真義,就等同於完成了「修行」,最後只剩下「度眾」而已!
15.當人以「大自然」為師時,不要忘記所有身邊的人事物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當我們感恩「大自然」的時候,不要忘記我們的家人、朋友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16.「…『魂魄』代表我們生命的過去,…『心意』代表我們生命的現在…『靈性』代表我們生命的未來…。所謂的人生或者命運是在過去、現在、未來這三股影響力的牽引之下,所展現出來的『綜合』現象」、「『魂魄』代表污染的負面思想、『靈性』則代表清淨的正向思維,…『淨化魂魄』的儀式,讓負面思維的牽引力降至最低,以減少修行的障礙,幫助道人早日證道…」。
17.能夠以「心靈思維」過生活的人,就是「心靈生活家」,唯有心靈生活家才能夠傳承天地。
18.為何「有緣可能變無緣」,無緣的也可能變有緣」?因為除了緣之外,還有「分」,人必須盡了「本分」之後,「緣」才能持續、維持。
19.修行是為了要具足「正思維」,把「慣性思維」(無明習性)提升轉化成「心靈思維」(光明本性),有了這個「正思維」,我們的思想就能順乎自然、合乎天性。
20.修行就是「修心養行」,透過修正我們的「心」,藉以端正我們的行。修行是把心修到能看到快樂的法界,才能離苦得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