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開示錄(二)(96.10.07)
法界佛教總會印行

1、人要能反聞自性,才得到「自在」,「自在」就是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的境界。要人法二空,就是自在,也沒有「人執」、「法執」。

2、參禪是要勤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也是息貪嗔痴,所以,參禪是為開智慧,參禪沒有妄想,「法身」現出。

3、「金剛菩提海」,「金剛」是不壞的意思,「菩提海」是「大覺海」,坐禪是要返回大覺海中,將來成菩薩,就叫金剛菩提海菩薩。

4、三障消除中所指的「三障」是業障、報障、煩惱障。

5、修道不可貪圖假名,必須講真功夫。

6、貪嗔痴三者,不斷「毒身」,又「毒心」,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利用「三學」破「三毒」,三學即戒、定、慧。

7、七菩提覺支:(1)擇法覺支;(2)精進覺支;(3)歡喜覺支;(4)除覺支;(5)捨覺支;(6)正定覺支;(7)正念覺支。

8、「四念處」即「身、受、心、法」,要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依四念處而行,則看破「我執」、「法執」,便容易證果開悟。

9、戒貪,最重要是戒淫欲,「淫心不除,靈不可出」,「無明火」就是男貪女愛的淫欲心。修道人也要斷欲去愛,這是基本法則。

10、人要斷除七情六欲,七情是喜、怒、哀、樂、愛、惡、欲。而六欲就是由「六根」所生的欲念,六根又名「六賊」。

11、「大光明藏」是每個人本有的,它就是真如實性,如果修行真實法,能將「阿賴耶識」(第八識)轉為大圓鏡智。

12、佈施有「財施」、「法施」及「無畏施」。而「財施」又分「內財」和「外財」,內財是指頭目腦髓;外財是國城妻子;內財、外財均能捨,才是「真佈施」。

13、忍有三種:「生忍」、「法忍」、「無生法忍」。「無生法忍」為對境無心,對法無心。

14、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無,心忘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15、「無明」是生死的根本,如果沒有「無明」,就不受六道輪迴之苦,修道的目的,是破「無明」,轉識成智,將「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

16、上德不德,下德執德。「上德不德」是做了功德,而沒有執著心,為善修德不自滿。

17、楞嚴經,楞嚴咒都很重要,學佛的人要了解楞嚴經的道理,並且加以護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