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永然律師

  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環境保護法》,再加上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環境保護稅法》,令大陸台商已不寒而慄。台商只能妥慎因應。為協助大陸台商因應,筆者藉本文針對《環境保護法》的處罰提醒以下三點。

台商如係「排放污染物」的企業應注意環境保護責任

  首先台商企業如果在設廠生產會排放「污染物」,則應注意「環境保護責任」;大陸《環境保護法》規定:排放污染物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醫療廢物」、「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光輻射」、「電磁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如果是「重點排污單位」還應依照大陸政府有關規定和監測規範安裝使用「監測設備」,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保存原始監測記錄。企業更不得透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參見大陸《環境保護法》第42條第1款、第3款、第4款)。

排放污染物企業須注意「排污費」與「環境保護稅」

  其次依大陸《環境保護法》第43條第1款前段規定:「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排污費」;又同法第43條第2款規定:已依照法律規定徵收「環境保護稅」的,就不再徵收「排污費」。現分述之如下:(一)、排污費:中國大陸已實行「排污許可管理制度」,企業如屬實行排污許可管理時,應依照大陸環境保護部所發布的《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規定》取得「排污許可證」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則不得排放污染物(大陸《環境保護法》第45條)。(二)、環境保護稅:中國大陸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環境保護稅法》,該法第2條規定:在中國大陸領域和其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環境保護稅法》規定繳納「環境保護稅」。台商應注意「應稅污染物」,此即指《環境保護稅法》所附《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應稅污染物和當量值表》規定的「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棄物」和「噪聲」(大陸《環境保護稅法》第3條)。

違法排放污染物須承擔法律責任

  再者,台商還應注意違法排放污染物的法律後果,分別為:(一)、企業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仍拒不改正,則可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大陸《環境保護法》第59條第1款)。(二)、企業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主管機關可以採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的,責令停業、關閉(大陸《環境保護法》第60條)。(三)其他如:違反法律規定,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被責令停止排污,拒不執行,將可能遭到「拘留;甚至透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進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而未構成「犯罪」,也同樣會遭到「拘留」的處罰(參見大陸《環境保護法》第63條)。

  綜上所述,大陸台商面對中國大陸逐漸強化的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台商務必進行產業升級,並應依規定排污,或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本文作者為行政院陸委會台商張老師、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所長)。

商標5cm.bmp 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

台北所: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號7樓之2
電話:(02)2395-6989

網址:http://www.law119.com.tw/

............................................................
 

刑事官司與狀例

作者:李永然 等
書號:1F21-2
定價:350元

  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一如現代人無從避免爭端與法律。刑法、刑事訴訟法,是保障你我人身自由、健康、生命、財產的兩大「護法」,面對犯罪問題,打起刑事官司,從接受檢調偵查、找律師,到撰寫狀紙、上法庭辯論、審理、不服上訴、聲請易科罰金、緩刑、假釋……,一長串的訴訟程序,該如何沉著以對,才不會喪失應有的權益?《刑事官司與狀例》一書依序分成「偵查」、「起訴」、「審理」、「再審與非常上訴」、「執行」五大篇,以易學易懂的文字和狀例,教您一次上手,面對刑事官司不驚慌! 

刑事上訴第三審撰狀實務

作者:李永然、陳銘壎合著
書號:2O01-2
定價:280元

  執業律師在接觸刑事上訴第三審時,都經歷過戰戰兢兢的心情,因為第三審代表其中的法律爭議已在檢察署與法院間千百迴轉,此時要撰寫一份好的「上訴理由書」,得費一番苦思與煎熬。本書先將刑事第三審上訴理由中所謂的違背法令,做一概要性的說明,同時摘引最高法院的相關判決、判例,以及該院對於判決有無違背法令審查原則等供為參考;同時摭拾實際案例數則,將該等案例的部分上訴理由書狀及最高法院的判決全文等予以援引,是最佳撰狀參考用書。

《台灣.大陸仲裁實務法律手冊》免費贈閱,歡迎索取

  國人在民事、商務糾紛運用「仲裁」,日益增加,當事人雙方訂約如能於「契約」內約定「仲裁條款」,發生糾紛,即應將之交由「仲裁機構」仲裁。仲裁判斷做成後,於當事人間,與法院的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並向法院聲請為「執行裁定」後,即可進行「強制執行」,執行債務人的財產,用以清償對債權人所負的債務。

  「仲裁」為一種「訴訟外之紛爭解決機制」,其具有「迅速」、「和諧」、「信賴」、「專業」、「秘密」與「經濟」等優點。但仲裁判斷的仲裁人並非國家所設專職審判之機關,並無法強制令當事人接受其仲裁,因此須當事人本於意思自主,同意願由仲裁人仲裁雙方爭議,「仲裁協議」即為當事人本於私法自治、意思自主,合意將爭議交付仲裁人仲裁的協議。此時法律賦予仲裁判斷與確定判決相同的確定力及執行力,才具備正當性。

  仲裁機構於受理當事人提出的仲裁申請,仲裁庭認仲裁達於可為判斷的程度者,應宣告詢問終結,依當事人所聲明的事項,於「十日」內作成「判斷書」。仲裁庭作成的仲裁判斷書對於當事人發生與法院之確定判決具有同一效力。

  所以「仲裁判斷」向法院聲請為執行裁定後,即可為強制執行,但如果合規定者,並經當事人雙方以「書面」約定仲裁判斷無須法院裁定即得為強制執行者,還可逕自強制執行。

  仲裁比法院訴訟快速、簡便,但如何進行仲裁,才能得到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則是一門學問。《台灣.大陸仲裁實務法律手冊》即是希望民眾了解仲裁,並多多利用仲裁解決問題。本手冊內容涵蓋兩岸仲裁程序如何進行、應注意事項、救濟方式……等。

  《台灣.大陸仲裁實務法律手冊》由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所長李永然律師及谷逸晨律師執筆,永然法律基金會捐印。欲索取者,請來函附上11元中型回郵信封(16cm×22cm以上),註明手冊名稱,寄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號7樓永然法律基金會收即可。若索取兩本以上,請參考永然文化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