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永然律師

一、世風日下,道德低落:

  台灣已經由工業社會,進入高科技社會,現代人已經被手機、網路黏住而不得閒,各種「膻、色、腥」的資訊不斷地在網路中流傳,人們並自手機讀取,世人的心性也不斷地因這些負面資訊而受到染著。

  近年來騙財、騙色、偷盜、邪淫、暴力、毒品、酒駕肇事…等,真可謂無日不有。往昔教育著重「道德」、「倫理」,今則有些人竟然認為那是陳舊八股,在此惡性循環之下,致當前社會道德低落,也不足為奇。

  天元宮強調「以道為宗天下平,以德為光普化靈」,藉以喚醒世人要恢復「道德」,重視「道德」藉以圓明「自性」。

二、道德是世上最尊貴的:

  按修行必須「道德」高上,它也是世上最尊貴的,古德有云:「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此乃因有道德的人受尊重,就連有神通的鬼神也都尊重。

  世人要提升道德,須先培善業,就是將「十惡」轉為「十善」(註1),甚至更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能夠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倘能如此,自然福德增長,也有助於明心見性。   

三、人何以會作惡?

  止惡修善既然如此重要,人自應先明白人為何會作惡?作惡乃因有些人迷惑顛倒(註2),隨「習氣」流轉,不信因果,才會繆作非為,貪、瞋、痴、殺、盜、淫,酒色財氣,迷信「名」「權」「利」,才會隨業流轉,背覺合塵,妄想執著,致「無明」煩惱,愈染愈重。

四、人要如何興起「善心」?

  人會作惡,乃因「自我」、「執著」、「分別心」,致清淨的如來自性為「妄想」所障,而被「物」轉,被「境」轉。因而要止惡修善,興起「善心」,自應修行。

  興起善心,至少應有以下五點應下的功夫:

  (一)、深信因緣果報:人一定要有因果觀念,因是因緣,果是果報,一切賢聖之所以為賢聖者,乃在於「明因識果」,故古德有云:「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眾生修行要戒慎於初,捨離五欲(註3),精進修「道」。

  (二)、要明自性:人要明心見性,乃為祛除自心的染著,回復自性的本來面目;人透過修行,明白人是四大皆空,五陰(註4)非有,要寂滅離生死,就必須體認《佛說八大人覺經》:「…第一覺悟:…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三)、要除習氣:人因為習氣,而有邪迷心、狂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等,因此要「精進」修行,祛除習氣,釋迦牟尼佛教誨眾生運用「六度波羅蜜」(註5),其中也包括「精進」,也就是人們應興起信心、長遠心、堅固心、勇猛心、慚愧心、懺悔心,斷除一切不妥的習氣,精進用功,清淨覺照,背塵合覺,不隨妄轉,不随境轉,不隨物轉。

  (四)、以「戒」為伴,以「戒」為先:既然要止惡修善,就必須以戒為體,以戒為先,且「戒、定、慧」三學不能偏廢。《大佛頂首楞嚴經》有云:「…攝心為戒,若不斷淫,必落魔道,如不斷殺,必若神道,如不斷偷,必落邪道,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因地不真,果招紆曲,…」。由此可知要止惡修善,「戒」很重要,這也是有些在家居士修行受持「五戒」(殺、盜、淫、妄、酒)的原因。《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有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正性命,故當知輪迴,愛為根本…」;足見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有了「戒」即可止惡,進而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有了「智慧」才能真明暸,並且自利利他。

  (五)、祛除「我執」、「法執」

  人們迷妄顛倒,乃因根塵識心重,無有智慧,無法降伏其心,須菩提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向釋迦牟尼佛請法,要求世尊開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世尊開示:「…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就是世尊解人們的迷,要人必須祛除「我執」,才不會有「分別心」,才能有「平等心」,進而能「慈悲喜捨」。除「我執」後,更要除「法執」,正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這就是修行的目的,讓自己屏息諸緣,一念不生,萬緣放下,達到「無心」,即不起分別執著,即行「無為法」的無為之道。

五、結語:

  天元宮住持黃阿寬先生曾云:「社會反觀就是道」,目前雖然社會道德日益低落,有些人的繆作非為,背「道」而行;但我們仍應自我堅持,要明白人身難得、道業難成,今既已得人身並已進入「聖門」修「道」,務必提起「信心」,透過聞思修,信願行證,反聞聞「自性」,找回「自性」,向上提升;並且向他人為「法布施」,分享修行的利益,自利利他,這才是崇尚道德之道!

註1、《佛說四十二章經》:「…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盗、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年。」
註2、《大佛頂首楞嚴經》有云:「以諸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流轉,曾不開悟性淨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形成「顛倒」及「背覺合塵」。
註3、《佛說八大人覺經》有云:「…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在此所稱的「五欲」即「財、色、名、食、睡」,修行一定要遠離前述五欲,時時刻刻想到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參見惟覺老和尚開示「佛說八大人覺經」頁136,2008年2月初版一刷,文心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發行。
註4、「五陰」乃指「色、受、想、行、識」,「陰」是障蔽之意,能陰覆真如法性,起諸煩惱。參見惟覺老和尚開示「佛說八大人覺經」,前揭書36頁。
註5、「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合稱為六度波羅蜜。

..........................................................................................................................................................

 

  人生難脫生、老、病、死、苦,打從一個人出生、成長、學成、工作,而後組織家庭,一路行來,無不屢遭挫折與挑戰。於職場失意者,或面臨謀職不順、工作不力、失業、資遣、退休金無著等窘境;成家立業後,又可能陷入不孕之苦,或遇子女受教難行為乖張……等。

  當人生面臨種種橫逆時,如何處變不驚,緊守定、靜、安、慮、得的從容態度?實屬不易。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李永然律師執業三十餘年來,每每目睹人際之間各種爭執的上演,究其原因,多為事件當事人固持己見,不思己過,以致衝突爆發,僵局難解。

  遭逢「逆境」,究當如何轉逆為順,以得輕安自在?或縱處逆境,也能視之逆增上緣、樂觀以對?唯有仰賴「修行」──修持自信,袪除分別心,存養平等心、慈悲心,進而清淨心可得,一生充滿法喜。

  李永然律師發心將最近撰寫的相關文章彙編成《圓滿生活修行手冊》,該手冊在次第上的安排,以〈人為何要修行〉、〈生活即修行〉、〈修行途徑〉作為分享的核心,冀求讀者從其援引的日常實例、佛典奧義中,涓滴感受今生修行的重要,進而領略修行的入門之道。

  《圓滿生活修行手冊》由善心人士「無名氏」與永然法律基金會共同捐印,期在昏瞶的塵世中帶給諸多有緣人正向思維,覓得安頓身心的法門。欲索取者,請來函附上10元中型回郵信封(16cm×22cm以上),註明手冊名稱,寄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7樓永然法律基金會收即可。

........................................

漫談人生──心靈點滴潤淨土
作者:自然著 出版日期:2012/04/ 初版 書號:3B04 定價:360元
本書為作者對人生的體悟之談,並將明朝洪自誠所編著之《菜根譚》融於其中,期與有緣展閱的讀者心靈共鳴,共享智慧之精髓。

漫談人生 2 ――當下就開心
作者:自然 出版日期:2015/09 書號:3B08 定價:350元
本書作者以其熟知各家經典之妙,收納人生百態、喜怒哀樂,寫下《漫談人生2──當下就開心》 。此書以四聖諦義理為始,讓讀者從人生價值、生活自然、為人處事、寂寞靜思、頤養心性、懺悔修心等方向思考,依苦、集、滅、道的次序來省察過去的種種以及現在所面對的順逆,句句皆是引領讀者修行己身的智慧之言,「若能見四諦,則得斷生死」,讀者定能由此讓自己人生豁然開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永然律師 的頭像
    李永然律師

    永遠自然─李永然律師部落格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