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5日,李永然律師出席梅門李鳯山師父《養心日月談新書分享會--樂在生活的修行智慧》,並與李鳯山師父進行一場精彩對談,現全場影音記錄已上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閱,欣賞兩位大師的對談,另此場內容也獲得許多迴響,以下為兩位讀者的心得分享。
《樂在生活的修行智慧》養心日月談新書發表影片迴響
2017年4月15日,李永然律師出席梅門李鳯山師父《養心日月談新書分享會--樂在生活的修行智慧》,並與李鳯山師父進行一場精彩對談,現全場影音記錄已上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閱,欣賞兩位大師的對談,另此場內容也獲得許多迴響,以下為兩位讀者的心得分享。
《樂在生活的修行智慧》養心日月談新書發表影片迴響
王月蘭女士是這位名滿天下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夫人,她具備了臺灣傳統女性純樸、堅毅、善良、包容等所有美德,孝順長輩、關愛晚輩、體貼丈夫,全心全意的為家庭付出,成為家人最溫暖的避風港,她更推己及人,默默地幫助著社會弱勢家庭。在她辭世後,身為她託付重任,視為己子的王文洋先生,為感念大媽的慈愛,於2010年成立了「王月蘭慈善基金會」,繼續發揮她「大愛」的精神,給予社會弱勢民眾關懷與協助。
在好友王文洋董事長的邀請之下,我擔任了「王月蘭慈善基金會」的執行長一職,6年來接觸過基金會的業務後,更能了解王董事長的心意,不只為了圓大媽「推愛及人、濟弱扶傾」的心願,更是不忍社會上貧寒孤寡無所依靠,於是發揮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回顧「王月蘭慈善基金會」這幾年來的付出,從認養榮民遺孤、協助清貧第二代脫貧、鼓勵低收入學童儲蓄到推展生命教育課程、推廣法治教育紮根、培育青少年高爾夫球選手等,由經濟和教育兩方面著手,協助弱勢家庭走出悲情,脫離貧困,並栽培弱勢孩童,不讓他們輸在人生的起跑點,能透過學習,以自己的力量迎向生命更美好的未來,這些都是在實踐王月蘭女士身前無私、愛人的精神。
這幾年來臺灣面臨許多挑戰,經濟的不景氣、政治的糾結、天災人禍不斷,造成人心惶惶不安,在這個時候更需要正面力量的展現,以更多「善」的精神,化解社會上的暴戾與紛攘,相信「王月蘭慈善基金會」在王文洋董事長的帶領之下,一步一腳印,將為臺灣社會埋下更多「善」的種子,成長茁壯,進而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而這也是王月蘭女士留給世人最珍貴的寶藏。
時光荏苒,一轉眼又過了3年,第二屆董事會即將屆滿。感謝董事每每於董事會議上提供各種寶貴的想法與建議,提升基金會在社會公益上所做的效能,讓每一分善款都用在正確與必要的方向。
從成立之初,基金會與政府單位合作,陸續辦理了如榮民遺孤認養、Young young精彩─青年培力專案、童心協力─兒童培力專案、旭日生涯發展帳戶、幸福滿屋─實物銀行、危機家庭托育補助、失業勞工子女獎學金、教育關懷獎、兒少福利服務資源媒合計畫等各項與兒童成長、教育相關的專案,乃至今日與宗博館持續合作的生命教育補充教材編撰與運用教學、與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共同贊助的「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甚至是首次贊助高球青少年選手等,都是希望在我們杯水車薪的捐助之下,降低弱勢家庭子女在學習之路上受到艱困環境的影響。
近年來社會風氣丕變,許多純樸的善良風氣漸漸消失,24小時的新聞台多被社會案件充斥,少見能感動人心的美好故事。因此,這兩、三年來 ,我們透過《生命之愛‧愛在臺灣~典範學習──少年生命教育教材》,由老師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童講述曾經發生在臺灣土地上各種美好的人文風景,希望能將愛與善的種子深植學童心中;更希望在耳濡目染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到愛人、感恩的心,讓我們的社會再次回到那心靈富足的年代。
一、人生修行是要離苦得樂: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有云:「…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經文中提到的「苦」,即人生的「八苦」包括: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及五陰熾盛苦(註1);所以,人既知人生是苦,不應迷戀,而應修行,讓自己能出離「三界」(註2),不再於六道中輪迴,進而能離苦得樂!
人原本有一清淨自性,但因「無明」覆蓋,使自己的「真心」成了「妄心」,修行即是為了袪妄顯真,回復真如自性!
一、每個人都希望吉祥: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彼此間常會互道「吉祥」,所謂「吉祥」是指「稱心如意,美好祥瑞」;無怪乎人們會以「吉祥」向對方道賀!
但在現今忙錄的高科技社會,生活壓力日益增加,競爭趨於激烈,究竟要如何才能讓自己有一「吉祥」的生活?釋迦牟尼佛於《吉祥經》中有所開示,筆者就藉本文從《吉祥經》談起。
一、修行必須發菩提心
筆者曾於「中華道宗」中撰寫「修行必須發菩提心」乙文,按「菩提」一詞譯為「覺」(註1),修行即是為了破除「無明」,回復「自性」;也是「破妄顯真」,破除「妄心」,回復「真心」。
既然如此,修行就必須發菩提心,但發菩提心之後,如何踐履?筆者願藉本文略示自己的淺見。
一、人一生要有成就必須修行
近年來台灣島內發生不少事件,尤其有些從事食品加工業者,昧著良心製造假油、飼料油供人食用,賺取黑心錢,損及國人健康。從這些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生意人賺錢如果不憑「正道」,不憑「良心」,既不能得到人們的尊敬,而且還會惡名昭彰,甚至有牢獄之災。
佛家常言:「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人一生中所為有「善業」、「惡業」,如果盡做惡事,則造惡業,未來還有「因果報應」,將會「自作自受」;所以,人的一生還是要提醒自己,不是只有不擇手段的賺錢,而必須回歸生命的真實意義就是修行;人能修行,才不會枉費一生,未來才能為人所欽仰,而不遭人唾棄!
人生一瞬,如何利用短短數十載光陰,留下如雪泥鴻爪般的履痕?芸芸眾生,思慮萬千,有人雄心萬丈,冀圖立下不朽之功業;又有人不求聞達,但乞有一安身立命之所;或亦有人蜉蝣在世,得過且過,不知所終。靜夜長思,你會期許自己過一個怎樣的人生?
佛家云:「人身難得今已得」,故生而為人,要珍惜此生,勤懇修持。「修行」從何開始?何以利用修行,足以締造精彩人生?名律師李永然同時是皈依佛門多年的入世弟子,他從閱人無數的執業歷程中,深刻體認到,人際之間的對立與衝突,率皆起自於人性的缺漏與不足;無由摒棄貪、嗔、癡、慢、疑、惡見,煩惱便因此而生。藉由不斷的省思,李律師將如是心得與多年來的修行法門結集成冊,與諸位有緣人分享。
李 序
人自呱呱落地之始,歷經懂事、求學、交友、求職、婚姻等成長階段,必會面對許多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人、事、物及環境。人生在世,得到與失去、順境與逆境互有更迭,當情況不如意想中順遂時,「逆境」便油然而成,沮喪、憤怒、失志等負面能量不斷湧出,此類情況無處不現。
一、一般人最怕成為刑事被告
筆者自民國68年開始執行律師業務,因為執業一開始是以「訴訟」業務為主,所以均會接觸打民事、刑事、行政等訴訟打官司的當事人。
而接觸各類型訴訟的當事人,可以發現他們都難免會心煩;又其中最令當事人煩惱者,則是成為「刑事被告」。因為其犯行如經檢察官起訴,法官判決有罪確定,輕者易科罰金、拘役、罰金或緩刑宣告,這些雖無牢獄之災,但也會讓自己有了犯罪的前科記錄;重者則被判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甚至剝奪生命的死刑!無怪乎,一般人最害怕成為刑事被告,因為它攸關名譽、財產、自由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