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業會計師事務所著‧財團法人勤業會計研究基金會出版

1.      本書首先介紹四種最常見的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保留盈餘表」及「財務狀況變動表﹝或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是表達企業在某特定時期,所擁有的「資產」及所運用的資金來源─負債及業主權益;藉其所呈現的財務狀況,可判斷該企業的體質是否健全。「損益表」是彙總企業在某段期間經營活動的財務報表,基本上分三個部分:「收入」、「費用」及純益﹝或純損﹞。「保留盈餘表」是表達「保留盈餘」增減變化情形的財務報表。「現金流量表」與「財務狀況變動表」功能類似,是表達企業投資理財活動的過程。

2.      「會計」不同於「簿記」,編製傳票、紀錄日記帳、總分類帳、明細分類帳的工作,稱為「簿記」;而「會計」所包含的範圍,除「簿記」外,尚包括「財務報表」的編製,以及為了管理或其他目的,將財務資訊按不同的基礎加以整理、分析,提供決策者參考。

3.      編製財務報表的目的,主要是將財務報表的資訊供使用者作決策的參考,此內容必須確實可靠、易於了解且能比較分析,所以要有「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制定。「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強調「客觀性」,即財務報表的資訊必須基於客觀的證據。

4.      使用財務報表的人,應特別注意,絕不能單獨依據財務報表就作成決策,必須將其他的補充財務資訊、經濟、資訊及大環境的其他影響因素,一併考慮,方不失周全。

5.      「財務結構」包含企業籌措資金的途徑,及運用資金的方式。企業籌措資金的來源,分為「自有資金﹝股東權益﹞及外來資金﹝負債﹞;依持有時間的長短,分為「長期性資金」及「短期性資金」。不同類的資金或資產,對企業的償債能力是有不同程度的風險。分析企業的財務結構,目的就是藉分析企業資金、資產的組成,與二者間的關係,藉以判斷企業的經營體質和應變變局的能力。

6.      穩定的財務狀況,需要靠持續良好的獲利能力來維持,而良好的獲利能力,需要穩定的財務狀況為後盾,二者有相輔相成的關係。

有心人意圖影響財務報表的結果,就會有粉飾財務結構的情形。例如:﹝1﹞以安排流動資產或流動負債增減的時間,達到提高流動比率的目的,﹝2﹞利用資產重估增值,提高帳面自我資金比重,﹝3﹞操縱損益數字等。所以,會計師對於人為操縱財務報表,應於「查核報告書」上予以揭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