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雨集(二)

印順著‧正聞出版社發行

1.佛法修行,主要是「戒、定、慧」;定與慧的修習是瑜伽行,專於修習定慧的,是「瑜伽者」。

2.《雜阿含經》說:「有比丘,修不淨觀斷貪欲;修慈心斷瞋恚;修無常想斷我慢;修安那般那念斷覺想」。所謂「修安那般那念」,就是修數息觀的,可對治覺想,就是多種多樣的雜想。

3.「緣起」與「湼槃」是一切眾生所難以通達的,眾生沒有不是愛、欣、喜阿賴耶的,是不能通達甚深法(也就不能解脫)的原因所在。

4.釋尊捨棄二邊,依「中道」行而得現「等覺」,中道是正行,中道就是八聖(正)道;八正道的內容是:「正見」是正確的知見;「正思惟」是正確的思考;「正語」是正當的語言文字;「正業」是正當的身體行為;「正命」是正常的經濟生活;「正精進」是止惡行善的正當努力;「正念」是純正的專心一意;「正定」是純正的禪定。

5.眾生的現實身心,是「苦聚」,「苦」是依因緣而有的;構成「苦」聚的因緣名為「集」。聖者從「修道」中,達到「知苦」、「斷集」,而「證滅」的,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法門」。佛弟子應以「般若」自證得解脫為要務,而以「般若」得解脫,是要從如實知見「緣起」中,對眾生──自己身心(五蘊、六處、六界)的行動,了解為什麼會起「愛著」,為什麼會引生苦痛,要怎樣才能解脫,依「正見」緣起的「無常」、「無我」,才能達解脫生死的目的。

6.與甚深法相通的「六隨念」,是「自力」的修持;六隨念所念境──念佛、法、僧是三寶的功德,念戒與捨,是自己所有的功德,「念天」是當來果報的莊嚴殊勝。

7.大乘佛法是以發「菩提心」為中心,修菩提行,成就佛果為宗的,「佛」與「菩薩」有不即不離的關係,佛果的無邊功德莊嚴,是依「菩薩行」而圓滿成就的。

8.十法行,即「書寫、供養、傳統、諦聽、自讀、憶持、廣說、自誦、思惟、修行」。十法以「書寫」為第一;「十法行」已成為一切法門的共通方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