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與醫學(96.06.02)
川田洋一著‧許洋主譯(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1、佛法認為人的生命是肉體和心的調和體、統一體,並以「五蘊假和合」來形容(五蘊:色、受、想、行、識)。色蘊即四大(地、水、火、風)。(五蘊亦稱:五陰)。

2、十二因緣或十二緣起: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病)。

3、在「識」的發動中,看出「業」、「業力」;業是流動於生命之中的習慣力。

4、「無明」是生命流轉─構成十二緣起的─和「疾病」的本源。

5、佛教(醫學)其病因的分析根據「五蘊假合」、「四大說」及「十二緣起」,病起因緣有六:(1)四大不順故病;(2)飲食不節故病;(3)坐禪不調故病;(4)若鬼神得便;(5)魔所為;(6)業起故病。

6、一切生命皆充滿著「韻律」,與大自然一樣有一貫的韻律。生命韻律的異常,是「五蘊不和合」及「四大不順」的關鍵。

7、精卵受孕為「生有」,死的一剎那叫「死有」,從生有到死有之間是「本有」,從「死有」到「生有」的中間叫「中有」,又稱「中陰身」。

8、業分為身、口、意三業,「業」是慣常的潛在力,人格基礎的習慣力,業又分善、惡、無記三種。佛法著眼於業所造成的處境,善業招致生命的發展、惡業招致傾向生命的衰弱,佛法把業所帶來的處境或界區分為十種,稱之為「十界」,即地獄界、餓鬼界、畜生界、修羅界、人界、天界、聲聞界、緣覺界、菩薩界、佛界。

9、業病是先世之業原封不動地顯在化的情形,和今世的行為成為令先世之業發動的助緣,此均為業病。「業力」是今世之病的根源;反之,業病的顯現引發今世疾病。

10、天台的二十五方便:具五緣(持戒清淨、衣食俱足、閒居靜處、息諸緣務、得善知識)、訶五欲(訶色、聲、音、味、觸)、棄五蓋(棄貪、瞋恚、睡眠、掉悔、疑)、調五事(調食、眠、身、息、心)、行五法(欲、精進、念、巧慧、一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永然律師 的頭像
    李永然律師

    永遠自然─李永然律師部落格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