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證法師講述﹝2007年7月‧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

1.布施修行的目的,本來就是要捨掉貪念,去除自己的煩惱。

2.廣欽和尚說:「做得要死,又被人嫌,就叫做六度總修。」

3.學佛的人要有「慈悲」及「智慧」;善用自己的「身、口、意」和佛性相應,去幫助眾生修功德。

4.智慧就是不執著,佛經的智慧是我們生活中每一個地方都需要的,並不是做來裝飾的。

5.種種的工作本是要給我們藉境鍊心的機會,如果我們不明白這道理,沒好好利用工作中的種種境界,來降伏自己貪、瞋、癡的煩惱,這樣所做的一切工作只是表面,沒有實際的功德。

6.真心修行,內心有觀照,就不會為了別人說你做表面工作,來生煩惱;如果內心生氣了,就真正只有做表面工作。

7.修行的重點在「鍊心」,澄淨心。由善用心,善調伏心,捨妄想執著心,趨佛真心,開顯佛性,才能發揮「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妙用,成辦一切度化眾生之事。修行就是要鍛鍊自己,隨時覺醒,提起「正念」,做自己該做的鍛鍊。

8.處處保護一個「我」字,希望別人關心我、尊重我,這都是在培養「我相」和「我執」,這就是「放不下」。

9.修行是修改心念行為,修行的目標是要「去除自己的煩惱,放下對自我的執著,恢復本來清淨佛性。」

10.佛教我們要修「信、願、行」三資糧,一心念佛,不要修貪、瞋、癡,而一心只念著「自我」。

11.修行是要照顧好「起心動念」及「法身慧命」,且勝過於「照顧身體」,讓自己內心一念清淨、安定。

12.會用功的人,好壞的境界都可以生「智慧」,不會用功的人,處處都會生起「貪瞋癡」。

13.修行人心放在修道,目標就是要修正自己的心念行為,人家說我們不好,就是在幫助我們改進修行。

14.印光大師說:「佛法從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心存恭敬,即使於日常待人處世之瑣事中,也能悟得佛法。恭敬可以走出自我的執著,不能恭敬,必然就驕慢、自大、自我保護。

15.把學佛重要性放在最末後的人,就是「末法時代」的人;如果敬重佛法的人,永遠是在「正法時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