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長王清峰日昨明確表示,逐步推動廢除死刑是法務部既定政策,法務部並已成立「逐步廢除死刑政策研究推動小組」,希望在社會凝聚共識並袪除疑慮後,逐步達成廢除死刑的目標。

有關死刑存廢與否的議論由來已久,這個爭論已久的問題近期再度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誠然,死刑制度的存廢是一個重大人權議題,涉及法律、政治、宗教、倫理與世界觀等多元性的論爭,為兩難而嚴肅的問題。死刑起源於應報主義,是以國家公權力剝奪罪犯生命權,使他永久與社會隔離的制度。由於不符合目前多數立憲主義國家憲法所確認「人權先於國家存在」的理念,且違反對於生命權保障的規定,故廢除死刑已是世界潮流所趨。

根據國立中正大學近期所做的調查顯示,高達七成四民眾不贊成廢除死刑,首度出現超過半數的受訪民眾認為應依法執行死刑,可見廢除死刑爭議之大。其主要原因在於我國傳統上認為死刑是遏阻犯罪率上升的有效手段,「治亂世用重典」之觀念已深化人心,一旦聽到要廢除死刑,不禁就聯想到治安敗壞、對受害者不公等一類景象;且一般人聽到廢除死刑的理論,立即的反應就是陳義過高、不切實際,因此各國在推動廢除死刑的立法時,很難得到公眾的支持。由此亦不難想見身為白曉燕案受害者的白冰冰女士,對於廢除死刑的主張反彈之大,甚至「想考法警專斃死刑犯」的言論。

鑒於我國人權法治發展於近年來有顯著地進步,吾人對於法務部逐步推動廢除死刑的政策亦表示肯定與支持;但期盼政府要有周全的配套制度,兼顧被害人人權的保護,考量被害者家屬的心情,尋求適合的替代死刑方案;其次,「生命權」是首要的人權,若此項權利得不到有效保護,則所有其他權利都不再具有意義,所以應該教育全民尊重生命的觀念,任何人的生命都不得被無理的剝奪。

再者,我國人民於犯罪行為採應報主義的觀念仍然盛行,對於廢除死刑,民眾最質疑者為其對社會治安的影響。為解除民眾疑慮,只有使人民生計獲得保障,讓整體經濟環境有所改善才是治本之道。尤其政府若要以廢除死刑,作為實踐兩項人權公約的指標,仍應透過教育,導正民眾應報思想,以逐步凝聚廢除死刑之社會共識。畢竟死刑存廢的天平該往那邊擺,仍應視社會發展、法治觀念是否成熟及民眾的共識與支持而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永然律師 的頭像
    李永然律師

    永遠自然─李永然律師部落格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