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TOPS Newsletter秋季號》
文/中華人權協會李永然名譽理事長
2015年,一張身著紅衣小男童伏屍海灘的照片登上媒體,震撼了世人的心,這是來自敘利亞3歲的小難民亞藍,跟著家人離鄉背景,卻因為船隻超載翻覆而溺斃,來不及長大的小小身軀,無言訴說著難民的悲慘命運。這張照片讓無數民眾為此淚崩,也讓許多西方國家紛紛表態願意接納更多的難民。然而從2011年爆發「難民危機」至今,七年過去了,難民的問題並沒有因此而改善,反而更趨嚴重,中東和北非的人民或因戰爭不斷、或因天然災害、或因種族爭端,迫使他們必須離開自己的家園,前往他處尋找生存的機會,於是開始了大規模的遷徒,近幾年歐洲國家則因為難民的大量湧入而引發嚴重的社會及經濟危機,「難民」成為國際社會難以解決的大問題。
然而沒有人願意成為難民!如果可以安居樂業,誰又想流離失所?他們在殘酷的命運捉弄下,成為這世上弱勢中的弱勢,也唯有靠國際社會的共同協助,才能幫助他們的人生找到一個新的出口。
聯合國在2001年,當國際社會共同制定簽署《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五十周年時,宣布將每年的6月20日定為「世界難民日」,在每年都列出一個主題,希望藉此引起人們對難民問題的關注,提醒世人能夠去體會難民的疾苦,提供他們人道救援,認識並尊重難民的存在與他們的貢獻。
在國內,早於1980年,中華人權協會就結合了多個公部門與民間團體的力量,試辦「中泰支援難民團」(TCRS),以善心捐款及派遣志工的方式救助泰柬邊境流亡的華裔難民,此亦為中華民國國際人道救援的濫觴,1994年改組為「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繼續在柬埔寨成立工作服務隊,結合當地力量與政府合作推動戰後重建;同時在泰緬邊境設置據點,為受緬甸內戰而逃離家園的難民提供人道援助服務。38年來TOPS在泰緬邊境難民營以及偏遠部落,已陸續執行了四大援助發展計畫:
(1)泰緬邊境學前兒童發展計畫;
(2)緬甸貧童教育服務計畫;
(3)泰國偏遠鄉村發展計畫;
(4)難民營弱勢族群之社會服務計畫。
我們深信要協助難民走出新的人生,必須從孩子的教育做起,讓他們培養自立的能力,對於未來的人生才有希望。
我在擔任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時,常思考著要如何才能讓台灣的民眾對「難民」這個議題更加了解,於是任內利用「世界難民日」舉辦了數屆的「難民之夜」,讓參與的民眾可以透過活動的簡介認識TOPS在協助泰緬邊境服務難民的工作內容,並藉由義賣募集更多的資源,結合大家的愛心來幫助難民救援活動,以做為在當地服務志工強而有力的後盾。每每看著志工們拍攝的照片裡,當地孩子眼中天真無邪的光芒,彷彿透露著對於未來人生的希望,更讓我們體會到付出的快樂。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仍有6850萬人口因失去家園而成為難民。雖然已有500萬人回到自己的國家,但全球難民人口仍創下歷史新高,也是單一年度增幅最大的一次。我們何其有幸生活在台灣,有著安定的社會,可以過著衣食無缺的生活;然而我們也應該想到這世上還有許多難以溫飽的難民正為著生存而拼命努力,身為全球公民的一份子,協助難民責無旁貸,就讓我們貢獻自己的力量,積極參與國際人道救援,回饋國際社會,與TOPS一同關心這群不幸的難民,守護著他們遠離苦難,讓他們也能「擁有夢想、看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