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皆自在
聖嚴法師著‧法鼓文化公司出版

1.「禪」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真正的禪是要靠自己去體會的。

2.欲達開物見性的境界,應以「無門」為入門的方法。首先要把握一原則,即:對內需胸無成見,對外不能有「分別心」,這就是「無念」,無念,即心內不受自我束縛,外不被環境動搖。「開悟」在於放下自我執著。

3.生活即是修行,修行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直心是道場,直心即是「平常心」,無主觀的分別和執著,而只有「清淨心」。

4.「三法印」:﹝1﹞諸行無常;﹝2﹞諸法無我;﹝3﹞涅槃寂靜﹝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靜止不動﹞,「戒定慧」即是「三無漏學」。

5.禪修方法為:﹝1﹞放鬆身心;﹝2﹞統一身心;﹝3﹞放下身心。

6.「淨土宗」,重視信仰、發願及修行。修行又分二:﹝1﹞專心唸佛;﹝2﹞修發菩提心等三種清淨的根業﹝身、口、意清淨﹞。

7.生命的重心應朝向「精神層面」追求;身體健康,更要「心理」建康,要心理健康要有適當的安靜,讓「心靈」安靜。

8.「禪修」的目的,是重於精神的自在和解脫,而且能從中獲得「平安」,對物質要做到不受誘惑。

9.處理人際問題時,要有「慈悲心」,多為對方設想;不但不會得罪對方,也讓自己有路可走。處理事物問題時,要有「智慧」。

10.不要製造內心垃圾,要消除內心的垃圾,就要將心調柔,一旦心能調柔,煩惱就減少。

11.有智慧的人,不受環境威脅、利誘、困擾、刺激,尤其不要非分之財,能不搶虛名,不沾酒色與權勢。

12.不介意煩惱,煩惱就不存在,對煩惱不介意,就是大智慧。

13.修行的內容,包括修:
﹝1﹞五戒十善;
﹝2﹞修苦、集、滅、道四聖諦法;
﹝3﹞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波羅蜜。

14.有自我中心的貪,叫做「煩惱」;沒有自我中心的求,叫做「悲願」,而不是貪。

15.「平常心」和「無心」相應。平常心就是對任何事的處理、應對,不以得失、多少、成敗作考量,而只考慮能不能做、該不該做,做了之後,當有問題發生時,也都能履險如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永然律師 的頭像
    李永然律師

    永遠自然─李永然律師部落格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