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故經云: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佛者覺也;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為佛。經云: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2.三界者:貪瞋癡是。返貪瞋癡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3.不憶一切法,乃名為「禪定」。若了此言,行住坐臥皆禪定。知心是空,名為見佛。

4.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槃。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離生死,出般涅槃。心無去來,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諸佛入涅槃者,為在無妄想處。菩薩入道場者,即是無煩惱處。空閑處者,即無貪瞋癡也。貪為「欲界」、瞋為「色界」、癡為「無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滅,萬法有無,皆由一心。

5.凡夫一向生心,名為「有」;小乘一向滅心,名為「無」;菩薩與佛未曾生心,未曾滅心,名為非有非無心,此名為「中道」。

6.凡言離心者,非是遠離於心,但使不著心相。經云:不見相,名為見佛。即是離心相也。

7.眾生性者,即菩提性也。眾生與菩提同一性。

8.眾生造業,業不造眾生。今世造業,後世受報,無有脫時。唯有至人,於此身中,不造諸業,故不受報。經云:諸業不造,自然得道。豈虛這哉!人能造業,業不能造人;人若造業,業與人俱生;人若不造業,業與人俱滅。是知業由人造,人由業生。人若不造業,即業無由生人也。

9.經云:心也法也,無智之人,不信此心。解法成於聖人,但欲遠外求學,愛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等事,皆墮邪見,失心狂亂。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10.聖人不謀其前,不慮其後,無戀當今,念念歸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