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珍惜人身,努力修行

  只要親近佛法的人,一般會聽到「六道輪廻」。人之所以要修行,即因有六道輪廻,人如墮入三塗(註1)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牲道),無所出期,則痛苦難耐;所以,也興起「恐怖心」。

  又人身難得,今生既有機會在「人道」中,就要把握聽聞佛法的機會,而努力修行。世人修行者多,成就者少,乃因佛法難聞、佛法難信、佛法難行;所以,如果修行要有成就,就必須透過聞思修,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進入「賢聖位」;再由「歡喜地」進入「法雲地」,成為「登地菩蕯」;最後達成「等覺」、「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可是一般人要由「凡位」進入「賢聖位」,想「超凡入聖」,皆已不易;更何況成為十地菩蕯,甚至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成佛的「大圓鏡智」。

  修行成就雖然如此,人在修行路上一定要避免墮入三塗惡道,因此人必須努力修行,讓自己能「諸惡不作,眾善奉行」。由於人作惡不外是透過「身」、「口」、「意」;所以,讓自己三業清淨,是避免墮入三塗惡道的重要方法。

二、行十善,奠定修行的堅固基礎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清淨的「真如」自性,只因「無明」覆蓋,使人的「真心」,成了「妄心」,進而起惑造業;所以,修行一定要能祛除「無明」,使自己能「去妄顯真」,而回歸自性。

  無明覆蓋人的真如本性,是因人的「分別心」,起了妄想執著;避免此種情形,就必須要行十善。《佛說四十二章經》載「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所以,行十善,就是不要有十惡行,也就是不殺、不盜、不淫、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不嫉、不恚及不癡。釋迦牟尼佛也於《十善業道經》說:「…當知菩蕯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三、若能行十善,才能清淨

  釋迦牟尼佛於《大佛頂首楞嚴經》中針對阿難尊者的乞請發問,回答:「…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這也就是修行必須持戒,而持戒則是為了使自己能行十善,而不要有所違犯。

  《大佛頂首楞嚴經》中釋迦牟尼佛開示「四決定清淨明誨」,亦即:

  1、先斷心婬為第一決定清淨明晦:由於六道眾生,其心不婬,則不隨其生死相續;修行若不斷婬,修禪定,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絕不可能;所以,修三摩地(註2),要先斷心婬。

  2、次斷殺生為第二決定清淨明晦:要修三昧(註3),必須出塵勞,然殺心不除,則塵不可出。修行若不斷殺,修禪定,也不可能。而且取諸眾生血肉充食,不符「大悲」。

  3、後斷偷盜為第三清淨明晦:由於六道眾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修行若不斷偷,則因修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則塵不可出。

  4、後復斷除諸大妄語為清淨明晦:由於眾生若大妄語,則三摩地不清淨;修行必須真心而無虛假,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地。

  以上如能做到,就是持「性戒」,因殺、盜、婬、妄為性業,能斷此四,為「根本戒」,也就符合十善行。

四、結語

  世人在修行路上,有些人的知見常認為只要「布施」,而不必「持戒」,就是修行;但事實上,「財布施」是「福報」,而修行有時不是一生一世可以成就的事,要保持不墮三塗惡道,就要守十善業,「持戒」是根本;更何況,能「戒」,才能生「定」,進而才能生「慧」。如能生慧,加上「財布施」,就可達成「福慧雙修」。

  註1、三塗即血塗、刀塗及火塗;「血塗」是畜生道,因畜生常在被殺,或互相吞食之處;「刀塗」是餓鬼道,因餓鬼常在飢餓或刀劍杖逼迫處;「火塗」是地獄道,因地獄常在寒冰,或猛火燒煎之處;參見陳義孝編:佛學小辭典,頁124,2004年9月2版一刷,方廣文化公司出版。

  註2、三摩地又稱「三昧」,譯為「定」,即住心於一境而不散亂的意思。

  註3、三昧又稱三摩地,即為「正定」,即離諸邪亂,攝心不散的意思;參見陳義孝編:前揭書頁13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永然律師 的頭像
    李永然律師

    永遠自然─李永然律師部落格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