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入門手冊﹝96.7.30﹞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宏教組編輯‧佛教出版社發行

1. 佛曆的計算方法是用西元加上〝543〞例如:今年2007加543,即佛曆2550年。

2. 「五戒及十善業道」:﹝1﹞不殺生而慈心於人;﹝2﹞不偷盜而義利節用;﹝3﹞不邪淫而貞良守禮;﹝4﹞不妄語而誠實無欺;﹝5﹞不兩舌而無爭是非;﹝6﹞不惡口而出言慈和;﹝7﹞不綺語而言說有禮;﹝8﹞不慳貪而慈忍施捨;﹝9﹞不瞋恚而慈心積福;﹝10﹞不愚癡而多聞增智。

3. 六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及「不正見」﹝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4. 四聖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5. 聲聞乘修習「四諦法」,而證的果位有:
﹝1﹞ 初果─須陀洹﹝預流﹞
﹝2﹞ 二果─斯陀含﹝一來﹞
﹝3﹞ 三果─阿那含﹝不還﹞
﹝4﹞ 四果─阿羅漢﹝無生﹞

6. 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菩提分法,即三十七種修習基本聖道的法門﹞:
﹝1﹞ 四念遠﹝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2﹞ 四正勤
﹝3﹞ 四神足﹝四如意足,即: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觀神足﹞
﹝4﹞ 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5﹞ 五力﹝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6﹞ 七菩提分﹝七覺支﹞
﹝7﹞ 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7. 五蘊:色、受、想、行、識

8. 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9. 六度法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10. 事六度,即「事修」,仍然著相。

11. 理六度,即「理修」,不著相,理修是指所作所為的善法,以「三輪體空」作觀,不著於「人、我、法相」,這是「出世間」的。理修才是「真修」。

12. 四無量心: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

13. 四攝法:「布施攝」、「愛語攝」﹝慰喻語、慶悅語、勝益語﹞、「利行攝」、「同事攝」。

14. 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丰耶識﹝第七識﹞、阿賴耶識﹝第八識﹞。

15. 十八界: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等識﹞合稱之。

16. 因緣果報:緣有四種,即﹝1﹞因緣;﹝2﹞等無間緣;﹝3﹞所緣緣;﹝4﹞增上緣。果有「現果」、「來果」、「後果」。

17. 「聲聞乘法」靠四諦法及三十七道品去修行;「緣覺乘法」靠修習十二因緣法;「菩薩乘法」靠發大菩提心,修習「六度法門」。

18. 三印法:「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是印定宇宙人生是「無常」、「苦」、「空」、「無我」,教人積極背離五欲,修善行善,趣入解脫的安樂大道。

19. 「一實相印」,出自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二乘法是「三法印」所印定,大乘法是「一實相印」所印定。

20. 五濁要世,五濁乃指「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21. 樂可分為「人間五慾樂」、「天上禪悅樂」、「出世涅槃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永然律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